[拼音]:zhuliang haichong
[外文]:stored grain pest
为害贮藏期间粮食及其产品的害虫及害螨的统称。谷粒被害虫蛀食后,碎粮增多,种子发芽率降低;此外,害虫吐丝还可使粮食结块;虫粪、虫尸和有的害虫分泌的臭液则污染粮食,甚至产生毒素,或促使粮食发热霉变。
主要种类已记载的贮粮害虫有百余种,分属鞘翅目、鳞翅目、蜚蠊目、啮虫目、缨尾目,及蛛形纲蜱螨目的若干科,以甲虫类最多,蛾类次之。有的种类属于植物检疫对象如谷象、马铃薯块茎蛾等。
象虫类鞘翅目象虫科。包括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米象(S.oryzae)和谷象(S.granarius)。象虫类成虫体小,圆筒形,赤褐至黑褐 。头部延伸呈象鼻状。触角膝状,8节。玉米象及米象前 背板上刻点圆形;鞘翅前后方各有1个橙黄 椭圆形斑纹;后翅正常,能飞。玉米象较大,体长2.97~3.21毫米;雄虫阳茎背面有纵沟2条。米象较小,体长2.36~2.85毫米;雄虫阳茎背面无纵沟。谷象体长2.3~3.5毫米,前 背板上刻点椭圆形;鞘翅上无橙黄 斑纹;后翅退化不能飞。米象幼虫体长3~4毫米,玉米象幼虫4.5~6毫米;谷象2.50~2.75毫米。背面隆起,体多横皱,腹面平坦,呈半球形,乳白 ; 足退化。
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鞘翅目长蠹科。成虫体长2~3毫米;细长圆筒形,赤褐至黑褐 ;头部被前 背板遮盖;触角末端 3节锯齿状。前 背板着生许多小形瘤突。幼虫体长3~4毫米;略弯曲,前部较粗大,头部黄褐, 腹乳白 ; 足短小。
大谷盗(Tenebroides mauritanicus)鞘翅目谷盗科。成虫体长6~10毫米;长椭圆形,扁平;黑 有光泽;触角棍棒状。前 背板前缘两角突出。幼虫体长15~20毫米;扁长圆筒形;体灰白 ,前后两端深褐 ; 足正常;腹末具黑 叉1对。
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鞘翅目锯谷盗科。成虫体长2~3.5毫米;长扁形;深褐 ;触角长,棍棒状;前 背板两侧缘各有锯齿突6个。幼虫体长3.5~4.5毫米;细长扁圆筒形;灰白 ; 足正常; 部各节背面各有2块暗褐 大斑;腹末无 叉。
长角扁谷盗(Cryptolestes pusillus)鞘翅目扁甲科。成虫体长1.4~1.9毫米,长扁形,黄褐 ;触角长,雄虫为丝状,长度达体长的2/3~3/4,雌虫为念珠状,长为体长的1/2。前 背板近两侧缘处各有1条细纵隆起线。幼虫体长3~4.5毫米,扁平细长;头部淡褐, 腹乳白 ; 足正常;腹末背面具 叉1对。
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鞘翅目拟步甲科。成虫体长3~4.5毫米,长椭圆形,体赤褐 ,头及前 背板深褐 ,复眼黑 ;触角棍棒状,末端3节膨大。幼虫体长6~8毫米;细长,扁圆筒形;头部淡褐 ,体淡褐至淡黄 ; 足正常;腹末背面有1对 叉。
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鳞翅目麦蛾科。成虫体长4~6.5毫米,翅展12~15毫米;体灰黄 ,前翅竹叶形,淡黄褐 ,后翅菜刀形,淡灰 。前后翅缘毛极长。幼虫体长5~8毫米;头部淡黄 ,体淡黄白至乳白 ; 足正常,腹足退化呈肉突状,末端有退化的褐 趾钩2~3个。
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鳞翅目螟蛾科。成虫体长6~9毫米,翅展13~18毫米;头、 灰褐,腹部灰白 。前翅基部2/5部分淡黄白 ,余部红褐 ,后翅灰白。幼虫体长11~14毫米;头部红褐, 、腹初为淡红 ,后变淡黄 或黄绿 ; 足及腹足均正常。
腐嗜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俗称粉螨。蜱螨目粉螨科。成螨体长280~415微米,雌虫较大。体卵圆形,乳白 。具足4对。卵长约115微米,长椭圆形,乳白 。幼螨体长约150微米,乳白 ,仅有3对足。若螨体长220~350微米,体乳白 ,具足4对。
分布贮粮害虫分布很广,但有些是地区 种类。如谷象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少,在 仅新疆、甘肃、四川有发现。玉米象 除新疆尚无记录外,各省区均有分布。在南方,玉米象与米象常混合发生,米象主要分布在北纬27°以南地区。
食贮粮害虫少数为单食 ,如豌豆象仅为害豌豆。一般食 较杂,如印度谷螟为害各种谷类、谷粉、花生、大豆等多种植物产品;黑皮蠹(Attagenus piceus)除为害谷类、谷粉、豆类外,还为害毛皮、毛织品等;大谷盗和谷蠹还能蛀入木板或木柱。有些种类对不同粮种的嗜食程度各异。根据取食方式,贮粮害虫主要可分为初期 和后期 两大类。前者如米象、谷蠹、麦蛾等能蛀食完整坚硬的谷粒,幼虫在粮粒内生活;后者如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和腐嗜酪螨,只取食碎粮或粉屑,在纯净完整坚硬的粮粒中不易生存繁殖,一般发生于初期 害虫为害之后。此外,有些种类如黑粉虫(Tenebrio obscurus)、二带黑菌虫(Alphitophagus bifasciatus)等,仅取食粮粒或加工品上的霉菌或腐烂粮食。
世代及生活史少数种类完成一代需时较长,如豌豆象仅年生1代;大谷盗亦年生一代,但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则一代需时2~3年。大多数贮粮害虫每年发生2代以上,如米象为1~7代,锯谷盗为2~5代,印度谷螟为4~6代,绿豆象一般为4~6代,在华南一年可发生10代左右。甲虫类多数以成虫越冬,如谷蠹、锯谷盗、长角扁谷盗等。少数以幼虫越冬,如绿豆象、黑皮蠹等。米象及大谷盗的成虫和幼虫均可越冬。蛾类的越冬虫态均为幼虫。多以谷粒、粮堆、包装品、铺垫物、仓库内的各种缝隙,以及木板或木柱内等为越冬场所。米象、锯谷盗等还可以成虫在仓库外向阳处砖石下、杂物内、树皮下潜伏越冬。一般仅在粮库(垛、囤)内繁殖,但少数种类如豌豆象则以成虫在豆粒内越冬,春季飞至田间豌豆荚上产卵,在豆粒内生长发育随豌豆收获带入仓内。麦蛾在田间及仓内都能产卵繁殖。
发生为害的条件虫源主要来自空仓内或贮粮器材内潜藏的害虫,入仓粮食在田间或运输、加工过程中已受感染的害虫,以及从仓外进入的害虫。
发生为害除需具备虫源外,适宜的粮种、粮质、湿度、温度,特别是粮食的纯洁度,都是害虫为害的条件。如后期 害虫需要含碎粮、粉屑较多的粮食;谷象适宜在含水11%以上的谷物中繁殖;螨类一般取食含水13%以上的谷类或含水12%以上的面粉;粮食水分在 9%时,谷蠹仍能发育繁殖等。害虫及害螨一般在16~35℃的温度范围内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通常在27℃左右。温度较高、含水量较低或含水量较高而温度较低的粮食也利于害虫繁殖。有些甲虫在粮内尘屑较多、较干燥条件下仍能繁殖生活。
主要防治措施防治工作应面向所有可能发生的害虫,符合安全、经济、有效的要求。一般有以下措施:
(1)加强植物检疫,杜绝国外危险 害虫传入及防止国内已有植物检疫对象害虫的蔓延。
(2)清洁卫生。从粮食收获、整晒到入库、贮藏、调运、加工、销售,整个过程中对有关场所和器材、用具、机械设备,都应做好清洁卫生工作。脱粒后扫清粮场和残余物,及时处理虫粮和虫杂。
(3)低温措施。温度8℃以下贮粮害虫便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降至0℃以下并持续一定时间,可致害虫死亡。具体致死低温及所需时间依害虫种类及虫态而异。在严寒的冬季,可选择干冷天气,将粮食在外薄摊冷冻后及时入库,也可在晚秋后仓外气温低于仓温且较干燥时,开窗通风,使仓温、粮温降低到10℃以下。但对含水量较高?闹钟昧讣盎ㄉ灰瞬捎美涠场?
(4)高温措施。35℃以上温度不适宜害虫及螨类的生存。温度高达48~52℃时,害虫即迅速死亡,并无损于食用和饲料谷物的品质。具体方法有:日光曝晒;阴雨季节用烘干机处理大量潮粮;用蒸汽高热处理贮粮器材和工具;对感染豆象的蚕豆或豌豆用沸水浸烫25~28秒,随即在冷水中快浸后摊开晾干等。
(5)压盖防治。对聚集粮面产卵的害虫,在成虫羽化出粮面以前,将粮堆压盖封闭严实,使成虫不能外出而死亡。
(6)密闭贮藏,缺氧保管。将干燥的粮食密封贮存,使粮粒的呼吸消耗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或用机具造成仓内缺氧,均可致害虫窒息死亡。也可采用真空充氮或充二氧化碳的措施。
(7)风力除虫。根据粮粒与粮内的害虫和杂质比重的差别,利用风力将虫、杂分离。
(8)筛选除虫。利用粮粒与虫体大小不同,通过筛选将虫杂清除。
(9)垫物消毒。粮堆垫底的铺垫物,可用 低毒的马拉硫磷和陶土配制的粉剂处理。
(10)设防虫线。晒粮、风力除虫或筛选处理时,周围宜设药剂(如马拉硫磷)防虫线。施用谷物保护剂。对符合安全水分的禾谷类原粮,可在粮温30℃以下用适量的马拉硫磷拌合谷物,有效期一年,处理过的原粮可安全供用。熏蒸(见熏蒸剂)。生物防治。对有些蛾类如印度谷蛾、粉斑螟等的幼虫在粮食表层 10厘米深度范围内施用苏芸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可安全有效地保护谷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建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贮粮害虫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建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