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植物缺素症

[拼音]:zhiwu quesuzheng

[外文]:nutrient deficiency of plant

植物因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见植物必需元素)而出现的 病症。对于植物外表虽不表现出某种缺乏症,但产量因受营养元素不足而下降的现象,称为营养元素潜在 缺乏。

症状

通常表现为:叶 变异,如失绿、黄化或发红(紫);组织坏死,出现黑化、枯斑、生长点萎缩或死亡;以及株型异常、器官畸变等。各种不同症状的出现,与所缺营养元素的功能有关。缺乏氮、镁、铁、锰、锌等营养元素时,植物的叶绿素合成或光合作用受阻,因而叶片出现失绿、黄化现象。磷、硼等元素的缺乏,使植物体内的糖类因运输受阻而滞留于叶片中,从而产生较多的花青素,使叶片呈紫红 斑;缺乏钙和硼元素则细胞质膜不易形成,细胞正常的分裂过程受影响,常致植物生长点萎缩或死亡;缺乏硼还会影响作物花粉的发育和花粉管的伸长,使受精过程不能正常进行,产生花而不实现象。锌元素的缺乏会使某些植物体内某些生长素的合成量减少,从而限制叶片的生长和茎的伸长,常是出现畸形小叶的重要原因。

病症出现的部位主要取决于所缺乏元素在植物体内移动 的大小。氮、磷、钾、镁等元素在体内有较大的移动 ,可以从老叶向新叶中转移,因而这类营养元素的缺乏症都发生在植物下部的老熟叶片上。反之,铁、钙、硼、锌、铜等元素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这类元素的缺乏症常首见于新生芽、叶。

起因

植物缺乏某些营养元素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1)土壤贫瘠。有些土壤由于受成土母质和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土壤中某些种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偏低。

(2)不适宜的pH。土壤pH是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 的重要因素。在pH低的土壤中(酸 土壤),铁、锰、锌、铜、硼等元素的溶解度较大,有效 较高;但在中 或碱 土壤中,则因易发生沉淀作用或吸附作用而使其有效 降低。磷在中 (pH6.5~7.5)土壤中的有效 较高,但在酸 或石灰 土壤中,则易与铁、铝或钙发生化学变化而沉淀,有效 明显下降。通常是生长在偏酸 和偏碱 土壤的植物较易发生缺素症。

(3)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如大量施用氮肥会使植物的生长量急剧增加,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也相应提高。如不能同时提高其他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就导致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发生 障碍。土壤中由于某种营养元素的过量存在而引起的元素间拮抗作用,也会促使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利用被抑制而促发缺素症。如大量施用钾肥会诱发缺镁症,大量施用磷肥会诱发缺锌症等等。

(4)不良的土壤 质。主要是阻碍根系发育和为害根系呼吸的 质,如土体的坚实、僵韧程度,硬盘层、漂白层出现的高度,母岩的存在等,均可限制根系的纵深发展,使根的养分吸收面过狭而导致缺素症。在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的水田中产生较多的 H2S和有机酸等有毒物质,也能抑制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使属于主动吸收的元素(磷、钾、硅)吸收不足,而引起缺素症。

(5)恶劣的气候条件。首先是低温。它一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速度,另一方面又影响植物根系对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吸收速度,尤以对磷、钾的吸收最为敏感。这是气温偏低年分早稻缺磷发僵现象往往更为普遍的原因。其次是降水。多雨常造成养分淋失, 南方酸 土壤缺硼缺镁即与雨水过多有关。但严重干旱,也会促进某些养分的固定作用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降低养分的有效 ,导致缺素症发生(见非侵染 病害)。

防治

可采取下列农业措施预防缺素症的发生:

(1)根据土壤 质安排植物品种。不同植物及其品种对土壤酸碱度以及对营养元素组成和含量的要求各异,因而在某种营养元素不足的土壤不宜种植对该元素敏感的植物。

(2)合理的轮作,可避免因某种元素需求量大的作物连作、接茬而引起的缺素症。

(3)合理搭配施用的化学肥料种类和多施有机肥料,以维持土壤养分元素间的平衡。

(4)正确的耕作管理,可改善土壤理化 质,促进根系的纵深发展,防止有毒物质阻碍根系呼吸。

对于已出现的缺素症或营养元素潜在缺乏,经诊断确认后宜立即追施含有相应元素的肥料进行矫治。(见彩图)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良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植物缺素症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良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7262.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