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ichongbing
[外文]:ascariasis
蛔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 及第三世界国家最常见的 病,也是最常见的线虫病。临床表现因感染程度及寄生部位而异。肠蛔虫症、胆道蛔虫症和蛔虫 肠梗阻等最为多见。本病呈世界 分布,尤以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为多;儿童的感染率高于成人。
病原学蛔虫成虫外形如蚯蚓(见图),故又称似蚓蛔线虫。属于线虫纲,蛔形目,蛔虫科,蛔线虫属。为体型很大的人体肠道线虫。成虫呈乳白或粉红 ,体表有细横纹。雌虫较粗大,长20~35cm,宽0.5~0.6cm;雄虫稍细小,长15~30cm,宽0.2~0.4cm。每条雌虫每天产卵约20万个。受精呈卵圆形,长75┢m,宽50┢m,有一层厚而透明的卵壳,外有一层蛋白质膜,常被胆汁染成棕黄 ,内含未发育的胚细胞及粗卵磷脂颗粒。未受精则较细长,蛋白膜与卵壳均较薄,内含大小不等的屈光颗粒。受精随寄主粪便排出体外,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和温度适宜(22~30℃)的条件下,经16~20天发育成含有幼虫的感染 虫卵。感染 虫卵被人食入后,幼虫在小肠内脱壳而出,穿过肠壁进入肠系膜小静脉,经门静脉、肝脏、心脏到达肺脏。幼虫在肺内发育并蜕皮两次,再经支气管、气管而达会厌部,被寄主吞入食管,经胃抵达小肠,发育成熟,以寄主小肠内半消化的内容物为食。自吞食感染 虫卵至成虫发育成熟产卵,约需2个月,成虫寿命约为1年。
蛔虫卵内幼虫的能量代谢方式与成虫大不相同。虫卵内幼虫的能量来源包括糖和脂类,代谢过程是需氧 的。成虫主要寄生于肠道,其能量主要来源为糖,通过无氧酵解过程获得。但蛔虫的丙酮酸激酶活 低,糖分解到磷酸烯醇丙酮酸(PEP)后,在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基激酶的作用下,PEP固定肠中二氧化碳,形成草酰乙酸,并沿逆行三羧酸循环途径形成苹果酸→延胡索酸→琥珀酸,在此过程中生成ATP,其代谢终末产物是丙酸和脂肪酸。有些驱蛔虫药的作用在于抑制蛔虫的能量产生,例如左旋咪唑能抑制蛔虫肌肉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 ,阻断了延胡索酸还原为琥珀酸的过程,从而减少了能量的产生,使蛔虫肌肉麻痹,失去活动能力而随寄主粪便排出体外。
蛔虫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组织的损伤和机械 。感染初期,幼虫侵入小肠粘膜时可损坏上皮细胞,并引起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嗜酸 粒细胞、中 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浸润。幼虫移行至肺时引起点状出血、渗出和嗜酸 粒细胞及组织细胞的浸润,甚至形成肉芽肿。成虫寄生在小肠,也可引起肠粘膜的损伤。蛔虫钻入胆管、阑尾时,除损伤局部粘膜外,还可引起继发细菌 感染。蛔虫在肠内扭结成团,可引起肠梗阻。
(2)代谢产物的作用。成虫的代谢产物有毒 作用,浓度高时可引起肠管痉挛 收缩,致阵发 腹痛。
(3)对寄主营养的影响。蛔虫的寄生可引起空肠粘膜的损伤,导致消化和吸收障碍,其程度与蛔虫感染轻重成正比。感染重的患儿常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甚至发育迟缓。
(4)引起寄主的变态反应。蛔虫,特别是幼虫在体内移行时,可引起寄主Ⅰ型变态反应,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 水肿等现象。
临床表现因虫体的寄生部位和发育阶段不同而异。
蛔蚴移行症蛔蚴在寄主体内移行时引起发热、全身不适、荨麻疹等。抵达肺脏后引起咳嗽、哮喘、痰中带血丝等症状,重者可有 痛、呼吸困难和紫绀。肺部X射线检查可见迁徙 浸润 阴影,临床上称为过敏 肺炎或勒夫勒氏综合征。末梢血液嗜酸 粒细胞明显增多,约10%的患者痰中可查到蛔蚴。 浙江等地曾多次报告蛔蚴引起的暴发 流行 哮喘,发病率高达20~50%。
肠蛔虫症常见症状有脐周陷痛、食欲不振、善饥、腹泻、便秘、荨麻疹等,儿童有流涎、磨牙、烦躁不安等,重者出现营养不良。一旦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如高热时,蛔虫可在肠腔内扭结成团,阻塞肠腔而形成蛔虫 肠梗阻,患者出现剧烈的阵发 腹部绞痛,以脐部为甚,伴有恶心、呕吐,并可吐出蛔虫,腹部可触及能移动的腊肠样肿物。有时蛔虫 肠梗阻可发展成绞窄 肠梗阻、肠扭转或套叠,必须及时手术治疗。蛔虫也可穿过肠壁,引起肠穿孔及腹膜炎,若不及时手术即可死亡。
异位蛔虫症蛔虫有钻孔的习 ,肠?a href='baike/224/29338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兰纳肪掣谋涫笨衫肟Φ澜肫渌椎脑嗥鳎鹨煳换壮嬷ⅲ<韵录钢郑?/p>
(1)胆道蛔虫症,以儿童及青壮年为多,女 较常见。诱因有高热、腹泻、妊娠、分娩等。妊娠时胃酸减少,膨大的 迫使肠道移位,分娩时强烈的宫缩诱发肠蠕动增加,均可促使蛔虫向胆管逆行。此病发病骤然,右上腹偏中有剧烈阵发 绞痛,钻凿样感,患者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可吐出蛔虫。发作间期无疼痛或仅感轻微疼痛。若蛔虫钻入肝脏可引起蛔虫 肝脓肿,必须及早手术治疗。
(2)胰管蛔虫症,多并发于胆道蛔虫症,临床征象似急 胰腺炎。
(3)阑尾蛔虫症,多见于幼儿,因小儿阑尾根部的口径较宽,易为蛔虫钻入。其临床征象似急 阑尾炎,但腹痛 质为绞痛,并呕吐频繁,易发生穿孔,宜及早手术治疗。
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及在粪便中检出虫卵;异位蛔虫症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征及吐虫史。
防治治疗原则是驱除蛔虫,有的驱蛔药的作用在于抑制蛔虫能量的产生,使虫体肌肉麻痹,失去活动能力而随粪便排出体外(如左旋咪唑、甲苯咪唑)。有的阻断蛔虫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使肌肉麻痹(如哌哔嗪)。常用药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及 甲苯咪唑(含左旋咪唑)。此外,山道年、使君子及氧气驱虫等也有效。有并发症时应及时处理,症状缓解后立即驱虫。豆油和花生油对缓解蛔虫 肠梗阻、食醋对缓解胆道蛔虫症有效。阑尾蛔虫症及蛔虫 肝脓肿均应及时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开展卫生教育、讲究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加强粪便管理、开展大面积普查普治等。
参考文章
鹅蛔虫病的防治鹅
猪蛔虫病症状猪
鸡蛔虫病的主要危害鸡
猪蛔虫病综合治疗猪
病-猪蛔虫病的诊断猪
猪蛔虫病及防治猪
防治林下养鸡鸡蛔虫病鸡
林下养鸡应注意对鸡蛔虫病的防治鸡
能引起产畸型、软皮蛋的疾病――鸡蛔虫病鸡
鸡蛔虫病―病原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峻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蛔虫病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峻;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