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拼音]:li

[外文]:snake-head

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月鳢科(Channi-dae)鳢属(Ophiocephalus)鱼类的统称。俗称黑鱼、乌鱼。为淡水经济鱼类。分布于热带非洲和南亚地区。线鳢(Ophiocephalus striatus)主产于菲律宾和泰国,也产于 云南。乌鳢(O.argus)和斑鳢(O.maculatus)主产于 。细盾鳢 (O.micropeltes)主产于印度尼西亚。

特征

体延长,粗壮,前部圆筒状,后部稍侧扁。头尖,前部略扁平,头顶部覆盖鳞片,酷似蛇头。口大,前位。下颌稍向前突出。上下颌和腭骨均具尖细牙。眼上侧位,近吻端。有鳃上器官。侧线不连续,在 鳍起点的上方处折断。背鳍和 鳍基部均长,鳍条伸达尾鳍基。 鳍圆。腹鳍短小,紧靠在一起,约位于体前方的1/3处。尾鳍圆形。鳔长,一室,后端尖。体侧具许多不规则黑 花斑;头侧有2条纵行黑纹;背鳍、 鳍、尾鳍均具黑白相间的花纹。

生物学特

鳢营底栖生活,喜栖息在泥底长有水草的浅水区。游动缓慢,常潜伏在茂密的水草丛中,伺机袭食小鱼。头部向上斜浮水面呼吸空气,如遇惊动,急避水草丛中,也可潜伏于泥中。夜晚常在水上层游动。适应 强,对水质、温度及其他环境条件的要求不高,在一般鱼类不能生活的水体中能适应、生存。尤其对缺氧水体的耐受力特别强,能在水面进行呼吸。离水后尚能存活很长时间:夏季在湿润的条件下能生存3~4天,冬季能活6~7天。

鳢为凶猛肉食 鱼类,春、秋两季摄食最为旺盛、冬季较少摄食,产卵期亲鱼基本停食。食 随个体大小有显著不同。一般体长30毫米以下的个体主食桡足类、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体长30~80毫米的个体摄食水生昆虫幼虫和小鱼、小虾;成体捕食虾类和鳅类等小型鱼类。

5~7月产卵,以6月份最盛。在长江地区,体长300毫米左右的3龄鱼方始成熟;南方地区则较早。怀卵量1~3万粒,一次成熟,分批产出。产卵场一般在水草茂盛的静水浅滩。成熟亲鱼成对活跃在产卵场中,用水草营巢。卵浮 ,球形,黄 。卵径约2毫米左右,产于巢内。繁殖期间亲鱼有护卵护幼现象,雄鱼(或雌、雄鱼)潜伏在巢边守护鱼卵。受精孵化需要2~3昼夜,初孵仔鱼呈纯黑 ,集群游动觅食,此时亲鱼仍于附近保护。约经20天左右,待仔鱼长成幼鱼开始散群之时,始停止护幼。生长较快,当年鱼约重0.1千克,4龄鱼为2千克左右。整个生长发育阶段中体重增长以3~4龄最为迅速,很大个体体重达5千克以上。

生产

鳢因成鱼以其他鱼类为食,常与鳜、倅、鲇一起被合称为池塘养殖中的四大害鱼。但因其本身的经济价值较高,在 广东、云南等少数地区多将乌鳢与鲤科养殖鱼类混养。根据它生活力强,对水质、温度、缺氧环境均能适应的特点,还可利用淤泥过多、过浅的荒废水面进行放养。

鳢肉味美、含肉量高、骨刺少。珠江和闽江水系的斑鳢,体侧斑纹特别显著,呈深黑 ,被当地视为珍贵滋补品。

参考文章

乌塘鳢的人工繁殖水产/渔业

鳢鱼水霉病水产/渔业

乌鳢池塘养殖的病害防治水产/渔业

乌鳢养殖经水产/渔业

李时珍认为鳢鱼有何功用?中医中药

华南名贵滋补鱼品一月鳢水产/渔业

池塘主养乌鳢适宜小户养殖水产/渔业

乌鳢"两段法"高产养殖技术水产/渔业

乌鳢生态养殖经水产/渔业

池塘乌鳢养殖高产试验水产/渔业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建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建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6728.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