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ongtian wendu
[外文]:field temperature
表征农田中近地层范围内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包括表层土壤温度、水田温度、近地气层、作物间空气温度以及作物体温。通常以开尔文 (K)或摄氏度(℃)表示。是反映农田小气候条件的重要环境因子。
测量农田温度的仪器常用水银或酒精温度表。测定土壤表面层温度用地面温度表,包括地面很高温度和地面低温度表;测定土壤不同层次的地中温度用曲管地温表、直管地温表和插入式地温表,近来还发展了各种形式的隔测和遥测的电测温度表,以及利用红外测温仪、红外扫描仪测量植物、土壤和水体的表层温度。
农田温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土壤表面或作物层中某高度面吸收或放射太阳辐射能而增减热量。增加的热量少部分传向土壤深层,大部分直接与近地面大气层发生交换并调节农作物环境的热量。农田温度易受耕作措施的影响,农业生产实践中多采用灌溉、松土、 、垄作或沟种来改变土壤热特 以调节土壤温度和活动层的温度。
土壤温度是生物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有周期 (年、日)变化和非周期 变化。土壤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作物播种和出苗早迟、分蘖消长、越冬安全,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有机物质的分解。
各种作物都要求在一定的土壤温度条件下播种。土壤温度高,种子发芽较快;但若土壤温度过高,发芽太快,呼吸消耗过多,则幼苗不壮,且易致种子内有机养料变质,失去发芽能力或出土后烧苗。土壤温度(包括水田泥温)过低则种子不能发芽。低温湿润的土壤条件还容易造成烂种、烂芽,或使种子失去发芽能力。当土壤温度降低到作物受害的临界值以下时,幼苗易受低温危害。因此春季提早播种常因温度太低需要采用人工保温育苗;盛夏播种则因温度太高,需要采用遮荫或喷水降温等措施。
土壤温度不仅直接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而且影响根系对水分和矿物营养的吸收、运转和贮存。一般说,植物根系比植物的地上部分要求温度略低。若两者一致,有些作物生长不良,甚至不开花。
越冬作物,特别是禾谷类作物分蘖节的生命力与3~5 厘米深处的土壤温度关系极大。土温若低于作物分蘖节所能忍受的临界温度,分蘖节即受冻害,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冻融交替也易使作物受害。作物冻害常和冻土深度有关。冻土深,春季气温回升后表土融化,植株地上部分恢复生机,但根系仍处于冻土层中,不能吸水,植株易受 干旱危害。
土壤温度对微生物活 的影响也极明显。多数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要求有15~45℃的温度条件,超出这个范围,微生物的活动就受抑制,从而影响土壤中的腐殖化过程和矿质化过程。温度高时有机质分解快;温度低则分解慢。
水田温度包括水温和泥温,其对植物的影响与旱地土温基本相同。但其变化规律则与旱地有异。水面的反射率小,热容量大。水面反射的能力随太阳高度角而不同,反射后剩余的部分为水层所吸收,从而使水温提高;其中一部分热量传到水层以下,使泥温上升;同时水面大量蒸发,耗去许多热量。因此水层对近地面层气温可起调节作用。由于水的热容量大,白天水层增温缓慢,夜间降温亦慢,温度变化较旱地缓和。在同样条件下,白天水田温度比旱地偏低,夜间则偏高,变幅较小。水田温度的变化还与水层深度有关。浅水层吸热散热快,温度变化大,深水层变化较缓和。泥温的变化与其上的水温变化相似,但日变化更为缓和。
作物体温是影响作物发育及产量形成的主要因子之一。作物的体温,可表征其本身的热量状况。植株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器官的温度各不相同,一般以叶温代表作物体温。在水分供应充分的条件下,植物蒸腾作用正常,植物叶温与气温接近。当叶温高于气温时,表示植物水分平衡被破坏。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致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农田温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致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