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泰勒虫病

[拼音]:tailechongbing

[外文]:theileriasis

由泰勒科(Theileriidae)泰勒属 (Theileria)的原虫所引起的一种梨形虫病。以侵袭牛、羊、骆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和红细胞为特征。流行于 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对牛的为害很大。

泰勒虫最早于1897年由柯赫在非洲达累斯萨拉姆的牛体内发现,当时认为是双芽梨形虫的一个发育阶段。泰勒在1904年也发现这种虫体,把它当作另一种小梨形虫(Piroplasma parva)。1907年,贝坦科尔特等根据形态学上的差别,建议分为梨形虫属和泰勒属两个属,从而确立了泰勒虫在分类学上的地位。

病原

在 ,寄生于黄牛体内的主要为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少数地区有瑟氏泰勒虫(T.sergenti)。在其他国家,牛体内还发现毒力强的小泰勒虫(T.parva)和毒力弱的突变泰勒虫(T.mutans)。在羊体内寄生的为绵羊泰勒虫 (T.ovis)和山羊泰勒虫(T.hirci)。有的学者认为后者是前者的同物异名。此外,还发现骆驼泰勒虫(T.camelensis)。

环形泰勒虫在红细胞内的虫体为配子体,又称血液型虫体。呈环形、椭圆形、逗点状或卵圆形、杆状、圆点状、十字形等。大小依形态不同而有差别,一般为0.7~2.1微米。每个红细胞内寄生的虫体数为1~12个不等,多数为2~3个;各种形态的虫体可同时出现于一个红细胞内。红细胞染虫率一般为10~20%,重症者达80~95%。寄生于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内的虫体为裂殖体,又称柯赫氏蓝体或石榴体。呈圆形、椭圆形或肾形,位于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浆内,或散在于细胞外。平均大小为8微米,有的大到15~27微米。

绵羊泰勒虫在红细胞内的形态与环形泰勒虫相似,大小为0.6~1.6微米。一个红细胞内一般只有一个虫体,有时可见到2~3个。红细胞染虫率一般为20~40%,重症者可达90%以上。裂殖体的形态也属相似。

泰勒虫的发育过程较复杂。感染蜱在吸血时向畜体内注入子孢子,在脾、淋巴结、肝等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内进行裂体 ,形成大裂殖体,破裂后放出许多大裂殖子,又侵入新的网状内皮细胞重复无 繁殖(一般认为可进行6代)。有的大裂殖子发育成小裂殖体,为有 繁殖虫体,破裂后里面的许多小裂殖子就进入红细胞内发育为配子体,即上述血液内各种形态的虫体。它们在进入蜱体内后进行繁殖,形成许多子孢子而行传播。在 ,牛环形泰勒虫的传播者主要为璃眼蜱属的各种蜱,在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主要是残缘璃眼蜱。6~8月多发,7月达高峰,以1~3岁牛发病为多。病区本地牛多为带虫者,发病较轻;新引进的牛发病较重,死亡率高。羊泰勒虫病的传播者主要为血蜱属的青海血蜱。4~6月多发,5月达 ,尤以1~6月龄羔羊发病较多,死亡率也高。

症状和防治

症状主要表现高烧、贫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胀。病牛还可见前胃弛缓,排粪异常;病羊往往出现四肢僵硬,步态不稳。主要通过血片检出虫体或从淋巴结穿刺物中检出裂殖体来诊断,也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诊断。治疗本病尚无理想 药物。病的早期可用磷酸伯氨喹啉治疗。也可试用贝尼尔和阿卡普林。预防本病主要在于灭蜱。 近年来研制成功的牛泰勒虫病裂殖体胶冻细胞苗可用于预防接种。

参考文章

羊泰勒虫病的防治技术羊

牛泰勒虫病的诊治牛

如何防治牛泰勒虫病?牛

如何诊断牛泰勒虫病?牛

牛泰勒虫病是如何发生的?牛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申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泰勒虫病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申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655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