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梭菌病

[拼音]:suojunbing

[外文]:clostridiosis

由梭菌属(Clostridium) 中致病 菌种引起的疾病的总称。很多是 共患疾病。患者多因梭菌产生的毒素而中毒死亡。发病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家畜中多见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等。动物之间很少互相传染。土壤则是主要的传播媒介,故也称土壤病。

梭菌是厌氧 细菌,有60余个种,常见的致病 菌仅10余种,多存在于土壤、污水以及人和各种动物的粪便中。革兰氏染 均为阳 ,除少数菌种外,都有鞭毛,能运动和形成芽胞,其直径大于菌体。多数菌种能产生剧烈的外毒素,它既是致病的主要因子,又是主要抗原,转变成类毒素后能 动物产生抗毒素,可用于预防相应的梭菌病。

主要的梭菌病包括下述种类。

破伤风

又名强直症,由专 厌氧菌破伤风梭菌(C.tetani)引起,为 共患的急 、创伤 、中毒 感染病。最常见于马、骡和驴等单蹄动物,牛、水牛、骆驼、绵羊、山羊和猪等也可感染,犬、猫较少受害,家禽极少发病。人也易感染。特征为全身肌肉或某些肌群呈现持续 的痉挛收缩,对外界 的反射兴奋 增强。破伤风梭菌于1884年由尼科拉耶发现,芽胞形成后菌体呈特征 的鼓锤状。1887年日本的北里柴三郎首先分离出纯培养物,并证明能产生毒素,引起同样的症状特征。该菌侵入伤口后芽胞发芽繁殖,产生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主要由神经纤维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致病。痉挛毒素是引起症状的主因,而溶血毒素可加重病情,使之恶化。潜伏期长短不一,与创伤的 质、部位以及动物机体的机能状态等有关,最短的为24小时,最长的可达40天以上。根据症状,不难诊断。可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发病初期结合对症疗法,效果较好。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可有效地预防本病。

气肿疽

由专 厌氧菌气肿疽梭菌(C.chauvoei)引起的牛、羊传染病。牛的急 传染的特征为跛行,肌肉丰富的部位发生气 炎 水肿(见彩图),中心坏死变黑,压之有捻发音,又名黑腿病。世界各国都有发生。牛的自然感染多半经过消化道,个别经过体表创伤感染。绵羊大多是创口感染,但不多见。潜伏期一般为3~5天。病畜常突然发病,精神沉郁,停止反刍,体温升高,随之出现上述特征症状。根据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要依靠细菌学检验。早期用抗气肿疽血清和抗生素治疗有效。用气肿疽菌苗预防效果显著。

恶 水肿

由 梭菌(C.septicum)引起的急 传染病,多数散发,反刍兽中以绵羊最为易感。有时呈流行 发生。单蹄兽也能感染,肉食动物和家禽少见。由外伤感染的称恶 水肿;由消化道感染的称快疫,绵羊所患多属后者,死亡很快。人也可感染,多为外伤感染,一般称气 坏疽。外伤感染的伤口周围发生弥漫 炎 水肿,开始时坚实、灼热、疼痛,然后无热无痛,手压松软。随着炎 水肿的发展,病畜全身症状加剧,呼吸困难,粘膜发绀,脉搏细小,体温上升,有时发生腹泻,可于半天至 3天内死亡。经消化道感染的病羊突然发病,行走时后肢摇摆,头颈向后弯曲,磨牙,口鼻流出泡沫,痉挛倒地,迅速死亡。一般可按临诊特征诊断,确诊要靠细菌学检查。可用特异抗血清和抗生素治疗。注射快疫菌苗预防,效果显著。

羔羊痢疾

由 B型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 type B)引起的烈 传染病。主要危害生后 1周龄以内的羔羊,经口感染,在肠道内繁殖。病羔精神不好,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粥样,恶臭;后期带血,最后失水死亡。急 的,病程很短。根据羔羊的发病日龄和临诊症状,可作初步诊断。确诊要靠细菌学检查。发病初期可用抗羔羊痢疾血清治疗,效果良好。对怀孕母羊在分娩前1个月和半个月各注射 1次羔羊痢疾菌苗,可使羔羊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力。

猝狙

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 type C)引起的绵羊急 传染病。山羊少见。本病病原与肠毒血症的病原属于同属同种细菌,但菌型不同。病原菌经口感染,在消化道繁殖而产生毒素。突然发病,病程短促,几乎观察不到症状即告死亡,生前不易确诊。注射猝狙或其混合菌苗可预防本病。

肠毒血症

由 D型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 type D)引起的一种急 传染病。主要危害绵羊,尤以膘情好的 2岁以下绵羊为甚。山羊少见。病畜死亡迅速,死后剖检肾脏多呈软化,故又称软肾病。由消化道感染,饲料中纤维含量少和蛋白质精料过多时更易发病,因而也称“过食症”。症状与猝狙类似。确诊须检出本病菌及其毒素。用肠毒血症菌苗或其混合菌苗预防注射,效果良好。

仔猪红痢

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 ty-pe C) 引起的仔猪急 传染病,又名仔猪传染 坏死 肠炎。生后3天内是危险期,有时生后几小时即发病。经口感染,潜伏期很短。主要症状为排红褐 稀粪,特臭,死亡率极高。病理解剖特征为小肠可见一段界限分明的黑红 出血 坏死(见彩图),浆膜布满小气泡,肠系膜也有大小不等的气泡。根据症状结合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检出 C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和分离同型细菌。可用抗生素试行治疗。仔猪红痢菌苗预防效果较好。对怀孕母猪在分娩前 1个月和半个月各注射 1次,可使仔猪通过初乳获得良好免疫力。

参考文章

秋季防羊的梭菌病羊

奶牛魏氏梭菌病的防治措施牛

猪A型魏氏梭菌病猪

绵羊梭菌病的防治方法羊

秋季谨防羊梭菌病羊

绵羊梭菌病的防治羊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梭菌病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615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