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兽医微生物学

[拼音]:shouyi weishengwuxue

[外文]:veterinary microbiology

研究畜、禽疾病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学科。兽医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又可分为兽医病毒学、兽医细菌学和兽医真菌学。

兽医微生物学和医药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相通,常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微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是L.巴斯德,他曾证明动物的炭疽病和人的狂犬病都是由相应的微生物引起的,并创造了以人工致弱的微生物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方法。微生物学的存在和发展与显微镜的发明不可分。自从荷兰人列文虎克于1676年发明放大 160~200倍的简单显微镜以来,显微镜技术不断提高,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到千倍以上。20世纪中叶以后,电子显微镜问世,放大倍数又由数万倍上升到数十万倍,甚至可达数百万倍以上,推动了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

最初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微生物标本都是未经染 的湿标本,既不易看清楚,分辨率也不高。从19世纪中叶起,开始使用苯胺类染料对微生物和动物组织着 ,提高了显微镜下观察效果。最有名的是由丹麦医师H.C.J.革兰于1884年发明的细菌染 法,可根据染把细菌分为革兰氏阳和革兰氏阴两大类。病毒也可用锇酸或其他染料着 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在发明染 方法的同时,开始了用人工培养基来分离和繁殖细菌的尝试,并获得成功。多数培养基是液体的,也有固体的、半固体的。以后,培养基所含成分越来越复杂,用途也越来越专门,如有些培养基是专为培养某种细菌或真菌而配制的,这样又出现了供 的各种商品培养基。培养细菌的方法也日趋多样化,如好氧法、厌氧法、静止法和转动法等。

病毒的培养因不能离开活细胞而更为复杂。使用得最多的是发育中的鸡胚,后来发展到采用实验动物(如小白鼠、豚鼠、家兔等)的新生个体或幼龄动物来繁殖病毒;进而又由普通的、带有某种已知病原体的(即所谓悉生的)动物,发展到无菌的或无特定病原的鸡胚或实验动物。由于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某些细胞培养物或单层细胞,后者可在肉眼或低倍显微镜下用于观察特异 细胞病变,从而便于进行鉴别。细胞培养物也有商品 。抗生素的使用能抑制细菌和真菌污染,为病毒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在,由于对各种微生物的特 ,如营养需要、呼吸方式、生长和繁殖条件、新陈代谢、发酵反应、血清学特 、毒力和变异 等的了解进一步深化,对它们的分类也更加细致。与兽医学关系密切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和真菌3大类,每一类所包括的种类都十分复杂繁多,分列于表 1、表 2、表 3。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元良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兽医微生物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元良;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613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