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an de yichuan
[外文]:genetics of silkworm
科学地进行桑蚕育种(见蚕的育种)的理论基础;对于遗传学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1906年,日本的外山龟太郎证明桑蚕的素斑和普斑培育系孟德尔遗传。接着,田中義麿对桑蚕的各种 状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在1913年证明桑蚕染 体的交换只见于雄,不见于雌。到20年代,桑蚕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重要 几与果蝇并驾齐驱。这一时期, 沈敦辉和 桂应祥分别进行的桑蚕遗传学研究也取得了成绩。
桑蚕的遗传 状迄今已有研究的约400种,其中以蚕卵和幼虫的形态 状居多,蛹和蛾的 状较少。与育种实践关系密切的经济 状多属数量遗传,其研究晚于质量 状。
桑蚕染 体及其连锁桑蚕染 体数,无论雌雄体细胞均为2n=56(n=28)。各条染 体在细胞分裂中期都呈现颗粒状,差异小,难区分, 染 体也难识别。但从伴 遗传可知雌 为ZW(XY)异配 别,雄 为ZZ(XX)同配 别。与多数生物不论雌雄染 体的连锁基因之间均能发生交换的情况不同,桑蚕染 体上基因间的交换只发生于雄 (果蝇和肉蝇则相反)。在染 体构造上,果蝇与桑蚕的 型均在异配 别(XY或ZW)不起交换之点,两者则又完全一致。自1913年田中義麿最初提出蚕 细胞相引与相斥、1925年提出交换价连锁群以来,至1983年已确定 185个座位蚕基因的连锁关系。但在28个连锁群中,尚有3群的连锁关系有待进一步探明。
伴 遗传可用伴 油蚕为例说明油蚕和 别之间的特别关系。伴 油蚕雌和正常蚕雄培育,F1(一代 )全部为正常蚕,F2(二代 )正常蚕和油蚕之比为3:1,与普通遗传同。但详细考察F2的分离,油蚕全部是雌,正常蚕中1/3的个体是雌,2/3是雄,呈正常雄与正常雌与油蚕雌之比为2:1:1。在反交式中,如正常雌蚕与伴 油蚕雄繁殖,F1油蚕和正常蚕之比为 1:1,油蚕全部是雌,正常蚕全部是雄。这说明油蚕基因是在Z染 体上,其遗传形式属伴 遗传。
限 遗传在桑蚕的W染 体上,除雌 决定基因外,未发现其他 状的基因,但当含有显 状基因的其他染 体片段附着在W染 体上时,其 状的遗传必表现由雌传雌的现象,称限 遗传。例如桑蚕第2染 体上的普通斑(习称煤灰 斑)暗 斑、黄血、黄茧,第3染 体上的虎斑, 0染 体上的黑卵等显 基因,通过染 体工程的方法使之分别易拉到 W染 体上时,这种具有易位染 体的 W雌与具有其相对隐 基因的个体雄繁殖时,其子代雌均呈显 ,如普通斑或虎斑等;而雄则均现其相对的隐 状,没有斑纹。因此,凡具有上述显 状的均为雌,可据以鉴别雌雄,便利培育蚕种生产。为防止易位的染 体过剩,造成蚕体虚弱和雌蚕丝茧量变劣,可对此系统用X线照射,使易位的染 体尽量减小到不影响其 的程度。现在这些限 蚕品种已在日本蚕种生产上广泛利用。限 遗传与伴 遗传的区别在于伴 基因位置在Z染 体上,而限 基因则必须与W染 体的行为一致。
化 遗传受母 影响,即子代的表型受母亲基因型支配, 代似母,第2代现显 ,第3代才分离。一化 对四化 、二化 对四化 都为显 ,第3代按3:1分离。化 有伴 遗传现象,以受雄 支配的较多,见于一化 或二化 和多化 的培育,用一化 或二化 为母体时所产生的不越年卵百分率高于多化 母体。受雌 支配的见于欧洲种一化 和日本种二化 的培育,二化 母体所产生的不越年卵百分率高于一化 母体。化 伴 遗传是 染 体 Z上化 基因与常染 体上化 基因共同控制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支配化 的主基因在第6染 体上,但又受Z染 体成熟基因的影响。
眠 遗传一般三眠对四眠为显 ,四眠对五眠也为显 ;有一些三眠种系与四眠种系培育时,F1就有三眠、四眠的分离。支配眠 的基因在第6染 体上,而Z染 体上的成熟基因也与眠 有关,故也有伴 遗传现象。此外,还有对四眠为隐 的三眠蚕,属第7连锁群。眠 和化 的表现除由遗传因素控制外,还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故育种过程中务须运用环境条件来稳定化 和眠 状。
丝茧 状遗传生产上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 状如全茧重、茧层重、茧层率、茧丝长、茧丝纤度等,均属数量遗传,其遗传 的表现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在生态型差异大的亲本间培育时,这些 状已确认有伴 遗传现象,主要受成熟基因的影响,正交和反交的F1有差别。但在生态型差异小的品种间培育时,正反交无差别。此外,由于卵细胞或卵黄差异的影响,在蚕发育初期呈现的体重差异会随蚕体成长而逐渐消失,而丝茧 状则全无差异。丝茧 状的遗传力,通常以茧丝长为很高,茧层重、茧丝重次之,解舒率为低。茧丝净度(小颣)较不易受环境影响,净度好的对差的呈不完全显 。
抗病 遗传育成抗病力强的蚕品种对于蚕业生产的安全稳定关系极大。桑蚕的抗病力因品种而异,其强弱由基因决定。F1对病毒 软化病、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僵病和微粒子病等的抵抗力比两亲原种强,说明存在 优势。F2抗病力的强弱发生分离,但不显示3:1或1:2:1之类的简单孟德尔比,故这些病的抗 遗传甚为复杂,并非仅受1个或2个基因的支配,而是关系到相当多的基因。但病毒 软化病及浓核病的抗病 已探明系由单一基因控制,感病 是隐 ,即使涉及2对以上的寡基因结构,也必存在1个强的主效基因。僵病的抗 遗传为隐 ,感病 的 主效基因mus位于 1染 体,其第2主效基因cal位于第7染 体。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子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蚕的遗传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子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