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aomingchong
[外文]:rice stem borers
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 水稻害虫。俗名水稻钻心虫。 的常见种类有:螟蛾科的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褐边螟(Catagella adjurella)、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台湾稻螟 (C.auricilius)和夜蛾科的大螟 (Sesamia inferens)。其中三化螟(图1)、二化螟(图2)和大螟(图3)是水稻的历史 大害虫。
特征三化螟雄蛾翅展18~23毫米,前翅灰褐 ,中央有一不明显小黑点。雌蛾翅展24~36毫米,前翅黄白 ,中央有一明显黑点。卵粒积集成长椭圆形卵块,其上覆盖褐 鳞毛。老熟幼虫体长14~24毫米,淡黄绿 。蛹瘦长,长12~13毫米,蛹外包有薄茧(图1)。褐边螟蛾与三化螟近似,但前翅中央有3个褐点,前缘有褐边;卵块上盖淡黄 鳞毛;幼虫头部深褐 ;茧较厚。二化螟雄蛾翅展20~25毫米,前翅近中部有4~5个黑点,外缘有7个小黑点;雌蛾翅展25~31毫米。卵粒鱼鳞状排列成带形卵块。老熟幼虫体长24~27毫米,头部红褐 ,体淡褐 。蛹长11~17毫米,圆筒形(图2)。台湾稻螟雄蛾翅展18~23毫米,前翅中央有4个带金属光泽的深褐 斑,外缘有7个小黑点;雌蛾翅展23~28毫米。卵粒鱼鳞状排列成长带状卵块。老熟幼虫体长16~25毫米,头部褐 。蛹长9~11毫米。大螟蛾翅展27~30毫米,前翅近长方形,中有纵行暗褐宽带纹。卵半球形,卵块带状。老熟幼虫体长约30毫米,头红褐 ,体粗壮。蛹体长15~18毫米,淡黄至黄褐 (图3)。
分布和寄主在 ,三化螟主要分布在北纬37°~38°以南各稻区;二化螟全国各稻区均有分布;大螟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台湾稻螟则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褐边螟以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和福建局部地区为主要分布范围。此外,除褐边螟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外,其他 4种稻螟在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均有分布。三化螟还见于日本,二化螟和大螟见于日本、 。三化螟为单食 ,只取食水稻。褐边螟、二化螟和台湾稻螟除取食水稻外,还取食茭白、甘蔗以及高粱、玉米、粟和小麦。大螟除取食以上作物外,还取食芭蕉、椰子等。
世代和习在 分布区内,三化螟年发生2~7代;褐边螟在华中稻区年发生4代;二化螟一年发生1~5代;台湾稻螟在广州附近年发生4~5代;大螟年发生2~7代。不同地区一年中发生世代数,由南方到北方,由平地到高原,有逐渐减少趋势。
稻螟的成虫均有趋光 ,但大螟趋光 稍弱。三化螟只以老熟幼虫在稻桩中越冬;其他螟虫的幼虫也可在稻草或其他寄主中越冬。大螟产卵于叶鞘和茎秆的隙缝中;其他螟虫卵块主要产在叶片上,其次为叶鞘。在水稻分蘖期,三化螟和褐边螟初孵幼虫爬至叶尖吐丝下垂分散,从近水面处蛀入稻茎取食,造成枯心苗;孕穗初期侵入,造成枯孕穗;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蛀入后咬断穗颈,造成白穗;乳熟期侵入,造成半枯穗;黄熟期侵入造成虫伤株。其他螟虫低龄幼虫在分蘖期喜群集于叶鞘内侧取食,造成枯鞘,以后蛀入茎内为害。幼虫期均有转株为害习 。三化螟和褐边螟幼龄幼虫可直接转移,3龄以上幼虫先咬断叶、茎并吐丝作囊后,负囊于水面上爬行而转株。其他螟虫转株时不作囊。幼虫老熟时,钻至茎基部化蛹。三化螟和褐边螟化蛹前作丝茧。化蛹的部位以三化螟低,二化螟次之,大螟稍高。后二者还可在叶鞘隙缝中化蛹。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在稻螟虫中,以对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的研究较为深入。
三化螟影响其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1)自然条件。发生期迟早和世代数受当地气温的影响。越冬代蛾量受越冬幼虫滞育率、化蛹期低温和降雨量的影响。幼虫滞育率高的年份,越冬幼虫耐低温能力较强;反之,越冬死亡率较高。越冬幼虫化蛹前期雨量大,易引起幼虫窒息死亡。幼虫耐低温能力较差,耐高温能力较强,气温在40℃以下,不影响其侵蛀活动。台风暴雨和洪水对初孵幼虫侵蛀和转移都有不利影响。
(2)耕作栽培措施。水稻种植制度是影响发生期、发生世代数和发生量、为害程度的重要因素。一般是品种混杂的稻田发生世代多、为害重。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着卵量、初孵幼虫螟的侵入率、存活率、发育速度和螟蛾的繁殖力也不同。一般以分蘖期和孕穗期对三化螟的产卵和侵蛀最为有利。抽穗整齐、成熟期早的品种,常可躲过螟害。偏施氮肥,水稻叶 浓绿或植株中稻酮含量高的品种,会吸引成虫产卵,从而加重受害。
(3)天敌。是控制三化螟发生为害的一种自然因素。寄生 天敌主要有稻螟赤眼蜂、黑卵蜂和线虫以及病原细菌、僵菌等;捕食 天敌有多种蜘蛛、步行虫、隐翅虫、青蛙和鸟类等。(见彩图)
二化螟幼虫在22~23℃以下最适生长发育,气温超过30℃对发育和 均不利,超过35℃则死亡率高。越冬幼虫耐低温能力甚强,越冬期间气温稍高,未老熟幼虫仍可蛀害小麦、油菜或蚕豆等植株。初孵幼虫遇暴雨死亡率大。越冬代发蛾期,以在茭白中过冬的羽化最早,其后依次为稻桩、稻草和春花作物。水稻种植制度对二化螟发生型也有较明显影响,纯单季稻区常为一代多发型,双季连作稻区呈一、二代多发型,单、双季稻混栽或双季稻早、中、迟熟品种混栽稻区,呈三代多发型。二化螟的产卵和侵蛀多在水稻分蘖期。培育水稻因能诱引螟蛾产卵,为害加重。水稻品种稻酮含量高的对螟蛾诱引力也强。稻叶鞘薄壁层较宽的品种,幼虫易蛀入。稻株中硅酸或苯酸、水杨酸含量高的品种,具有相对耐害 。天敌主要有赤眼蜂、姬蜂、茧蜂等多种。此外,寄蝇、线虫和僵菌等,对二化螟也有抑制作用。
大螟因越冬场所复杂和进入越冬的虫龄不一,越冬代发蛾期不整齐,世代重叠。一般品种混杂、稗草和田边杂草多的稻田,易诱致大螟产卵。糯稻、粳稻和籼稻相比较,着卵量依次减少。培育稻因秆高叶茂,受害较重。
防治农业防治是主要的防治措施。一般在秋播时有计划地将绿肥留种田、迟熟冬作田,安排在旱地或螟害较轻的晚稻田上。冬耕冬沤,提早春耕灌水,使稻螟在预蛹期被淹死,从而压低有效虫源基数。选用螟害较轻的田块作绿肥田,以减少越冬虫源。合理布局,避免单、双季稻混栽和多品种插花种植,选种抗螟水稻品种和采取适宜的栽培技术,如调节水稻插植期、合理施肥灌水,使水稻危险生育期与螟虫盛孵期错开,稻株生长整齐;及时夏收翻耕灭茬,以破坏虫蛹;避免偏施氮肥,增进水稻抗(耐) 等也可减轻为害。其他防治措施包括在盛孵期施用杀螟松、杀虫双、巴丹、或亚胺硫磷,对二化螟和大螟施用 等农药以及保护和利用天敌等。
参考文章
绥江县今年江边二代稻螟虫中等偏轻发生粮食作物
如何防治水稻螟虫粮食作物
水稻螟虫的发生特点粮食作物
综合防治水稻螟虫粮食作物
晚稻螟虫要在两个关键时期防治粮食作物
水稻螟虫怎样识别和防治?粮食作物
水稻螟虫病偏轻粮食作物
云南省永胜县:预计今年三川坝水稻螟虫发生严重粮食作物
关于晚稻螟虫的防治方法粮食作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昊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稻螟虫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昊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5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