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肺痨

[拼音]:feilao

[外文]:consumptive Lung disease

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系病证。又称痨瘵。相当于西医的肺结核。古代中医文献认为,肺痨为痨虫侵蚀于肺所致,为传染性疾患,病程较长。隋代《诸病源候论》命名为肺劳。宋代《三因方》与《济生方》都有痨瘵篇,明确了肺痨与虚劳和其他疾病的不同。《仁斋直指方》已提到治瘵疾须杀瘵(痨)虫。元代葛可久著《十药神书》,为治疗肺痨的第一部专著。《丹溪心法》确认肺痨属阴虚之证,治以滋阴降火。明代《医宗必读》提出治疗肺痨须同时施以杀虫与补虚。

病因病机

肺痨的致病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外因系指感染痨虫,痨虫入侵为患。内因系指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肺痨病位在肺,病机性质主要为阴虚,且病变可影响整体,传及脾、肾等脏。

辨治

肺痨临床以病机结合病位进行辨证。基本治疗原则是以杀虫为本兼以补虚。

(1)肺阴亏损。证见干咳,咳声短促,痰中有时带血,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盗汗,口干咽燥,胸部隐痛,苔薄,舌尖红,脉细带数。治宜滋阴润肺,用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证见咳呛气急,痰少质黏,或吐黄稠痰,咯血,血色鲜红,午后骨蒸潮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烦躁易怒,不寐,梦遗或月经不调,形体日渐消瘦,舌红绛而干,苔薄黄或剥,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用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3)气阴两虚。证见咳而无力,气短声低,痰中偶或夹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而热势不剧,面色苍白,颧红,舌质嫩红,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治宜益气养阴,用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证见咳嗽,喘息少气,痰中或见夹血,血色暗淡,潮热,形寒,自汗,盗汗,声音嘶哑,面浮肢肿,心悸,唇紫,肢冷,五更泄泻,大肉尽脱,遗精,滑精,或妇女月经闭止,舌光红少津,或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治宜滋阴补阳,用补天大造丸加减。针灸选穴以气海、关元、膏肓、足三里、内关为主,若病程较长者一般使用灸法,每穴灸3~5壮,灸后在足三里灸3~5壮或 出血以泻火气。若病程较长,有腰背强直疼痛酸胀者,则可加腰眼穴。腰眼穴在取穴时可以让病人将手上举,并向后用力,就会在腰间两旁有凹陷处出现,即是穴。一般取穴后改用腑卧位,在晚上10时左右施用灸法为好。若有肺气虚者可加肺俞、中府,脾气虚者可加脾俞、章门,肾气虚者可加肾俞、京门,痰多加支沟、丰隆,燥咳者加照海、列缺,虚火旺者加太冲、太溪,胸痛者加膻中、,胸闷者加天突、厥阴俞,咯血者加孔最、间使,易疲乏者加百会、中脘。

此病的预后与体质强弱、病情轻重、治疗及时与否密切相关。一般病情轻浅,早期接受治疗者,均可康复;如迁延日久,全身虚弱症状明显,如极度消瘦,短气,咯血,面色青晦,脉小数疾等,则多属难治。调理方面,患者须戒酒色,禁恼怒,慎寒温,忌辛辣饮食,宜加强食养,常食白木耳、百合、山药、梨、藕等补肺润燥生津之品。练气功或太极拳,对增强抗病能力有一定作用。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高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肺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高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5318.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