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adi
[外文]:dam field
在水土流失地区的沟道里采用筑坝、修堰等方法拦截泥沙淤出的农田。有些地方把劈山填沟造出的沟台地也称坝地。打坝淤地造田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见淤地坝),其主要作用是:
(1)蓄洪拦泥,保持水土。若淤地面积与来洪来沙面积之比在1:10~15时,就可冲淤平衡,洪水泥沙均不出沟。
(2)变荒沟为良田,扩大耕地面积。坝地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在正常条件下可比坡地增产量2~3倍,有灌溉条件的坝地增产可达5倍以上。
(3)坝地形成坝系后,提高了侵蚀基点,沟床不会继续冲刷下切而造成沟岸崩塌和沟坡滑塌。
早在4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创造了打坝淤地增产粮食的经验,如陕西子洲的聚湫加工坝地。陕西清涧、延川及山西离石、洪洞等地还保留有一二百年前的坝地。现我国坝地约有6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土高原及内蒙古、湖北、山东等省(自治区),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在山沟间也有一些梯级小的自然坝地,主要用于种植农作物。有的国家如美国的留淤坝及日本等国的砂防工程则主要用于防洪和拦沙。
为充分发挥坝地增产潜力,须采取以下措施:
(1)防洪保收。根据集流面积大小,采用上游淤地坝拦洪淤地,下游淤地坝种地增产,或副坝蓄洪,主坝种地,轮蓄轮种等措施。坝地淤成利用后,靠山修建排洪渠,边排边淤;同时在坝的上游缓坡地上兴修梯田、埝地等田间工程,陡坡地上造林种草,干旱、半干旱地区还应结合反坡梯田、水平沟、鱼鳞坑等工程进行造林整地。
(2)排涝除碱。一般采用加高坝体拦淤、劈山垫土、坝地上挖渠、打井或在坝地下面预先箍洞、埋管等方法,降低地下水位,防治坝地盐碱化、沼泽化。
(3)坝地灌溉。根据条件,采用坝后引水、自流灌溉、库坝结合、排洪蓄流、上蓄下灌、修建陂塘、聚积小泉小水、长蓄短用,或建设抽水站,抽坝中井水、附近库水或坝下沟水灌溉等方法实现坝地水利化。
(4)种植适宜的农作物。一般以种高粱、玉米、 等高秆作物为宜;尚未淤满易受洪水淹没的坝地,可种大麦、小麦、豌豆等早熟作物,抢在洪水到来之前收获;已能防洪保收的坝地,可种水稻等作物。
(5)加强坝地管理养护。发现坝体、溢洪道、泄水洞、排洪渠堤有裂缝、豁口、穿洞或坍堤堵塞现象,及时整修、清理,并种植草皮或桑、乌柳、柠条、紫穗槐等灌木,固土防冲。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芊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坝地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芊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4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