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河鲀


[拼音]:hetun

[外文]:oriental puffer

硬骨鱼纲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鲀科(Tetra-odontidae)东方鲀属(Fugu)鱼类的统称。海洋捕捞的兼捕对象之一。由于体形似豚(仔猪),能在河口地区捕获,故又称为“河豚”。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区。我国南北均有分布,个别品种也见于江河中。现知我国产15种,常见的种类有暗色东方鲀 (Fugu obscurus)、虫纹东方鲀 (F.vermicularis)、条纹东方鲀(F.xanthopterus)、 红鳍东方鲀 (F.rubripes)和横纹东方鲀(F.oblongus)等。

形态

体粗短,亚圆筒形。头及吻宽钝。上下颌牙愈合成4个牙板,有中央缝。鼻孔两个,鼻瓣呈卵圆形突起。体光滑或具小刺。背鳍1个,无鳍棘。臀鳍与背鳍相似。无腹鳍。尾部沿体下部两侧常具一明显皮褶。有鳔。气囊发达。

生物学特性

栖息于近海底层半咸水中。性贪食,主要摄食虾、蟹、贝类及小鱼类。牙板适于咬断坚硬的食物。食道向前腹侧及后腹侧扩大成气囊,遇敌害能吸入水或空气,使胸腹部膨胀如球,浮于水面。产卵季节一般在4~6月,多数种春季由外海游向近岸,在潮间带及石砾间产卵;冬季移向外海。体长一般在100~300毫米左右,大的可达630毫米。

捕捞和利用

我国以渤海及黄海中部和北部的产量最多。主要渔场在烟台外海、海洋岛近海等海域,秦皇岛外滦河口渔场,莱州湾渔场和舟山渔场数量也较多。用延绳钓、定置张网、机轮底拖网及风船拖网等捕捞。

河鲀肉虽甚鲜美,但内脏含有剧毒的河鲀毒素,人、畜误食后均能致死。内脏毒素量的多少因部位不同而有差异。卵巢和肝脏毒性最剧,其次为肠、肾、脊髓、脾和血,此外皮、眼、鳃中也含毒素。除少数种外,河鲀的肌肉和精巢多属无毒或仅含弱毒。鲀科各种类含毒的强弱情况不一致,同一品种也因性别、季节、地理环境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通常雌鱼毒性大于雄鱼,产卵期毒性增强,产卵后减弱。河鲀毒素是缓解肌肉痉挛和止痛等的贵重药品。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逸春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河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逸春;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4723.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