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稻瘟病

[拼音]:daowenbing

[外文]:rice blast

由稻梨孢 (Piricularia oryzae) 真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又称稻热病。病菌侵染叶片、茎秆、穗颈、小穗梗和谷粒。根据受害时期和侵染部位不同,可分别引起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粒瘟。分布遍及世界各稻区,严重发生时可使水稻颗粒无收。我国南部稻区叶瘟、穗颈瘟发生较重,北部稻区以穗颈瘟为主。(见彩图)

秧田播种太密、分蘖期高温高湿、孕穗期骤遇低温、氮肥用量过多、冷水灌田、遮荫或种植感病品种等都容易诱发稻瘟病。幼苗期、分蘖盛期、孕穗抽穗期是最易感病的生育阶段。水稻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的生育期,其抗病性不同。叶片表面细胞壁的硅化程度以及植株体内氮、碳化合物的状态、含量与比例与抗病性有密切关系。

稻瘟病菌只侵害水稻。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各生理小种之间的寄生能力、对温、湿度的反应和分生孢子形态均有一定差异。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上越冬,为次年初侵染的菌源。生长季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孢子的形成与萌发对湿度要求很高,如相对湿度降至90%以下,分生孢子的形成减至10%左右,孢子不能萌发。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首要的防治措施是针对各地区生理小种的区系变化,种植不同的抗病品种。在栽培管理方面应注意处理染病稻草和稻种的消毒以减少菌源;同时应根据水稻的生育状况和生育期,合理施肥灌水。在水稻分蘖盛期和孕穗抽穗期加强对病害发生的预测,及时喷药防止病菌蔓延。稻瘟净、多菌灵、春雷霉素等防治效果较好。

参考文章药剂混用防治稻瘟病粮食作物黑龙江水稻低温防治稻瘟病粮食作物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粮食作物稻瘟病的为害及防治粮食作物稻瘟病的发病特点及其防治粮食作物水稻稻瘟病用药五要点粮食作物水稻的稻瘟病防治方法粮食作物高产抗稻瘟病中籼迟熟新组合福优218粮食作物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粮食作物稻瘟病冬防的技术措施粮食作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安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稻瘟病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安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4364.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