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食用油库

[拼音]:shiyong youku

[外文]:edible oil storage

贮存食用成品油的仓库。主要由贮油容器(坛罐、油柜、油池等)及其建筑物组成。

概况

古代食用油的贮存量小, 通常存放于石碗、坛罐、瓦钵等容器中。 有了专门的油脂加工作坊以后,贮存容器改为容量较大的木制油柜。后来又随油脂加工方法的发展而出现铁皮油池、砖砌油池、钢筋混凝土油池和钢板油池等。现代食用油库以采用地上式钢板油池最多,在一些较大容量的库点,钢板油池成群建造,其结构形式由库点的性质确定,根据承担的任务可分为生产用油库、商用油库、中转油库、海港油库和贮备油库等。

食用油库的设计

油脂的原料(植物油料)有许多种类。其主要成分是油脂、蛋白质和纤维。按干基质计算,花生仁、芝麻、菜子的含油量都在40%以上,这类油脂厂成品油库的容量比大豆、米糠、棉子成品油库的容量要大20%左右。油脂因含脂肪酸及加工时残存的杂质,在温度和水分影响下容易发生油脂酸败。所以,池壁和池底均应加强耐酸抗腐蚀的防护面层。油脂贮存在油池内时池壁承受液体压力(侧压力)的大小随深度而增大,因池壁侧压力而引起的池壁内力(环向拉力)也随深度而递增。因此在池壁强度验算时均按内力的大小进行计算确定。油池的设计除应考虑容积的大小、池壁的强度和耐久性能等外,还要选择适宜的建库材料,尤其在寒冷地区还应加强防冻保温措施。大容量的油池,还应设置进出油的管道装置和计量贮油高度的标尺等。油池在总平面上的位置应靠近车间和运输线路(公路、铁路、河道),并严格注意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

贮油容器的类型和构造

贮油容器主要有下述种类。

木制油柜

按构造可分为架空式和落地式两种。架空式的木制油柜是在四周用木柱支承,柱脚架立在砖墩上,形成一种木框架,其四周和上下用木枋予以拉结穿连,结构相当坚固和稳定。其上用木壁板围成油柜。油柜顶盖上有进油孔,油柜底部有出油孔。为防止油柜的渗漏,在壁板接缝处用桐油石灰嵌缝,壁板上粘糊皮纸,用耐酸混合料涂刷面层。

砖石油池

是用砖石按油池的结构形式和容量大小砌筑而成的贮油容器。底板和顶盖也可以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圆形的居多,直径一般为3~6米,容量为15~50吨。砖砌油池的竖、横接缝较多,砌筑质量较差时甚易渗漏。油脂对砖石和砂浆都有侵蚀作用,所以池壁和池底应做耐酸防护面层。传统的方法是先在砖石基层上用水泥砂浆抹平,然后用一层含鲜猪血、石灰、生桐油、清水(其重量比为 100:6:1~2:35)的混合料,隔一层白棉纸,分几层粘糊成耐酸防护面层。也可用水玻璃涂刷面层,而后用氯化钙溶液作加固处理。也可做成水磨石面层,但砖石砂浆两者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常因温度变化而导致收缩不匀,产生裂隙,增加渗透。为了防止油池渗漏,还可以做双层池壁,中间灌水封闭。

钢筋混凝土结构油池

多为圆筒形,直径一般为6~8米,容量可达100~200吨。池壁和池底耐酸面层的做法可参照砖石油池。

铁皮油池

主要用铁皮制成池顶、池壁和池底。池壁外围用扁铁圈箍。容量一般为20吨、30吨、50吨。池身设有进出油管装置以及入孔闸门等。

钢板油池

是我国贮油量较大的油池,呈圆筒形。容量可分为 300、400 、500、800、1000、2000、3000几种吨位。一般建成地上式,筑在高出地面0.2~0.35米的基座上,四周围以钢筋混凝土圈梁,基座一般做砂垫。顶盖有的是中部有钢管立柱的伞形罩顶,但以圆球形盖顶居多,顶盖上设有通气孔和输油管。池身采用各种不同厚度的薄钢板(一般3~9毫米),通过电弧焊连接而成。钢板油池和铁皮油池一样,常受气温影响而引起油脂酸败或冻结。在严寒地区要求在池内装置暖气盘管或在油池外部四周砌筑围墙,围墙与池壁间留有空隙,并填以导热系数小的保温材料。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食用油库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4209.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