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养蜂

[拼音]:yangfeng

[外文]:beekeeping

蜜蜂的饲养管理。目的是生产蜜蜂产品和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果树、花卉等授粉。养蜂业是专门从事养蜂的生产事业,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养蜂也常被人们作为一种业余消遣。饲养对象主要是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的几个种。

原始人类已知从树穴或岩洞中的蜂巢里猎取蜂蜜。1919年在西班牙东部岩洞中发现描绘人们猎取蜂蜜实况的一幅壁画,据认为大约是公元前7000年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人类定居以后,开始仿照蜜蜂的天然栖息场所养蜂,以后逐渐采用筐篓、木桶等作蜂窝,移入野生蜂群,秋后割巢取蜜。这种粗放的养蜂方法,至今仍时有所见。我国食用蜂蜜和养蜂的历史也较早。《神农本草经》已将蜂蜜、蜂蜡和蜜蜂列为具有医疗、补益功能的无毒物品。养蜂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张华撰《博物志》。约至16世纪,人们对蜂群组织中各成员的形态、性状和成员之间的分工开始有所了解。1793年德国施普伦格尔证实了蜜蜂在显花植物受精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出现用木板制作的蜂箱。1851年美国郎斯特罗什发明了活框蜂箱(见蜂箱和蜂具),随后人工巢础和离心分蜜机等相继发明、推广,为科学养蜂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养蜂业的发展。19世纪末叶以后,在蜜蜂基础理论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养蜂技术设备不断进步,养蜂的生产率大为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泛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开拓了养蜂事业的新途径。

1986年全世界有蜜蜂约5000多万群,年产蜂蜜90多万吨。主要生产国依次为苏联、我国和美国等。我国1986年有蜜蜂664.6万群,蜂蜜产量17.2万吨,居世界第2位;蜂王浆产量居世界首位。蜂蜜的主要出口国为我国、墨西哥、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苏联等。

蜂群的周年管理

主要是根据季节、气候、蜜源条件和蜜蜂的生活习性,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使蜜蜂的个体和群体发育、繁殖良好,并能提供除蜂自身消费以外尽可能多的剩余蜜蜂产品。在温带地区,冬季蜂王停止产卵,蜂群在巢内靠摄取贮存的蜂蜜越冬。为此,初秋时就须更换衰老蜂王并进行奖励喂饲(喂以白糖浆或蜜汁等),促使蜂王多产卵以壮大越冬蜂群,同时留足越冬食料。越冬期间宜采取防寒措施并保持黑暗环境,适当通风换气,温度保持4~-4℃,相对湿度70~80%。翌春气温回升到7~10℃以上时,选晴天对蜂群进行开箱检查,如发现饲料不足,宜采取补加蜜脾、合并无王蜂群和处理整群死亡的蜂群等措施。以后随群势增长逐渐添加巢脾,扩大蜂巢。如早春缺乏粉源,可补加花粉脾或饲喂花粉代用品。春夏是蜂王恢复产卵、新蜂更替越冬老年蜂的时期,这时蜜蜂个体增多,群势增大,也是蜜源植物的主要流蜜期和蜜蜂的采蜜旺季。在此之前应使蜂群发展成为一个壮大的生产群,达到拥有20框蜂(成蜂约4千克)以上的程度,使其在一个主要流蜜期内获得高产。为此宜通过换用新蜂王、加继箱扩大蜂巢容积、加巢础框让蜂群修造巢脾、交换强群和弱群的蜂箱位置以平衡群势,以及生产蜂王浆等措施控制自然分蜂。主要流蜜期到来时,须在巢箱和继箱之间加上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内产卵,并将卵虫脾和封盖不久的蛹脾放入巢箱,空脾和成熟的蛹脾放入继箱,使贮蜜脾上不再混有蜜蜂幼虫,以利贮蜜和取蜜;同时加大巢门和扩大蜂路,以加速蜂蜜的水分蒸发,减轻蜜蜂的酿蜜活动。当继箱的巢脾装满蜂蜜、部分已封盖成熟时,即可在兼顾蜂群增殖需要的前提下,适时适量地采收蜂蜜。为了提高蜂群管理的效率和便于实现采蜜机械化,还可实行用多个箱体饲养一群蜜蜂的多箱体养蜂方法(见图)。即在给蜂群留足越冬食料、春夏季大量培育幼虫增大群势的基础上,每个蜂群在主要流蜜期陆续添加3~6个浅继箱贮蜜;一个流蜜期结束时,把贮蜜继箱全部运回,在采蜜车间集中一次采收。在周年管理中,还须加强对蜜蜂敌害的防治,如在晚秋和早春用药剂防治蜂螨,冬季防御鼠害等。

人工育王

是蜜蜂良种繁育的一项专门技术。目的是每年有计划地培育一定数量的蜂王,供组织新蜂群,或更替衰老、伤、残蜂王之用。进行时首先要从无病强群中选择蜜蜂组织哺育群,或称育王群(负责哺育蜂王幼虫和为蜂王封盖的蜂群)。同时选择具有 1日龄的幼虫移植于王台基内(移虫)。哺育蜂随即本能地喂以王浆,作为蜂王来哺育。哺育群分有蜂王哺育群和无蜂王哺育群两种。培育大量蜂王时,可将已移虫的育王框(培育蜂王的巢框)加在无蜂王哺育群内哺育,经过1~2日,再转移到有蜂王哺育群继续哺育;培育少量蜂王则可用有蜂王哺育群,将已移虫的育王框加于继箱内蛹脾和蜜脾之间,直到蜂王羽化。移虫后的第9~10日,从一般蜂群中提出0.5~2框蜂和0.5~1框蜜粉脾组成交尾群,几小时后诱入1个成熟王台,1~2日后新蜂王羽化出房,经交配产卵,再根据是否能适时交配、产卵量、卵形正常、整齐等标准,从中选定,用以更替老蜂王。

人工分蜂

增加蜂群数量以扩大再生产的一种方法。分蜂时间以蜂群发展到10框蜂以上,主要流蜜期开始前约 1个月为好。方法是从强壮蜂群提出几框带蜂的蛹脾和1~2框蜜粉脾,放入新蜂箱内,再放入1只已产卵的新蜂王或成熟王台,然后搬离原场地,并在黑暗凉爽的室内关闭2~3天,防止蜜蜂飞回原巢,即成为新蜂群。

蜂王浆生产

利用人工育王原理,诱使蜜蜂分泌蜂王浆饲喂蜂王幼虫,并适时采收的技术。通常在春末夏初、平均气温达20℃以上、外界具有一定的蜜粉源时在强群(7~9框蜂)中进行。先用隔王板把蜂箱分隔成产卵区和产浆区。把蜂王限制在产卵区内,工蜂则可进入产浆区。然后把产浆框(生产蜂王浆的巢框)放入产浆区。每框有3~5条王台板(粘有蜂王巢础的板条),每条王台板粘有20~30个王台基(蜂王的巢础),每个王台基内移入1条1日龄以内的幼虫。工蜂即本能地分泌蜂王浆喂饲幼虫。约经60~72小时采收 1次蜂王浆。新鲜蜂王浆宜用-18~4℃的温度保存。

利用蜜蜂授粉

蜜蜂采集 1千克花蜜约需3~4万只次采集飞行, 1次飞行中装满蜜囊需要采访大量的花朵,这就为植物传粉提供了有利条件。供农作物授粉的蜂群以具有 8个以上子脾和3~4千克左右成蜂的蜂群为好。通常按需要授粉面积的大小和农作物的开花期、开花数、花期长短、种植密度、泌蜜量,以及对蜜蜂的引诱力等,适时配置蜂群数量。一般作物每10亩配置1~2群,牧草种子田每10亩配置2~3群。把蜂群运到授粉区的时间以始花期或开花期前3~4日为宜,吸引力较小的果树,以开花25%时为最适。为提高蜜蜂的授粉效率和采集的专一性,可对授粉蜜蜂喂饲含有某种植物花香味的糖浆,以诱导其授粉;还可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或在巢门增添设备截留蜜蜂采回的花粉,促使其积极采集花粉,从而达到授粉的目的。

参考书目达旦父子公司编,陈剑星等译:《蜂箱与蜜蜂》,农业出版社,北京,1981。(Dadant & Sons ed.,The Hive and the Honey Bee,Hamilton Illinois, 1979.)参考文章气候及蜜源变化后的养蜂策略蜂农业种植结构改变后的养蜂蜂养蜂单位和个人有何权益?法律常识世界养蜂业现状是怎祥的?蜂养蜂主要的病虫害防治蜂气候变化后种植结构的改变对养蜂的影响蜂什么叫多箱体养蜂?怎样组织和管理多箱体蜂群?蜂液化气在养蜂上的妙用蜂养蜂人从事个体经营时应注意哪些法律问题?法律常识养蜂人可否在公路上放蜂、搭棚、装车?法律常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峻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养蜂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峻;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4177.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