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冷害

[拼音]:lenghai

[外文]:chilling da ge

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作物在生长季节内,因温度降到生育所能忍受的低限以下而受害。某些作物受害后形态上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俗称“哑巴灾”。冷害发生时的日平均温度都在0℃以上,有时甚至可达20℃左右,因作物及其所处的发育期而异。同一种冷害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如水稻抽穗开花期的冷害发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称秋季低温害,俗称“翘穗头”;发生在广东、广西地区时因值寒露节气,故称寒露风。

冷害的发生范围在世界上分布很广,纬度和海拔越高,越易发生。日本北部有较高的发生机率,70年代有严重冷害的共达6年,1980年的冷害使288.6万公顷的农田面积受害。此外,在澳大利亚、朝鲜、美国、加拿大、尼泊尔、印度和秘鲁等国,冷害也常有发生。我国的冷害以东北地区较为严重,长江流域主要发生在春秋季,云贵高原主要发生在8、9月份。

类型

按发生时的天气特点,可分3种类型:

(1)湿冷型。低温伴随阴雨,日照少,相对湿度大而气温日较差小。

(2)干冷型。冷空气入侵后,天气晴朗,相对湿度小而气温日较差大。

(3)霜冷型。前期低温与来得特早的秋霜冻相结合所致。按对作物为害的特点,则可分为:

(1)延迟型。较长时期的低温削弱植株生理活性,引起作物生育期显著延迟,在生长季节内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减产。

(2)障碍型。作物在生殖生长阶段,主要是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遇短时间低温,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被破坏,造成空壳减产。

(3)混合型。由上述两类冷害相结合而成,比单一型为害更严重。

危害

冷害对作物生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削弱光合作用。如各种作物均以24℃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为100%,则在12℃条件下大豆的光合作用强度为85%,水稻为81%,高粱为74%,玉米为62%。低温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15~38%。

(2)减少养分吸收。低温减少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以24℃条件下对养分的吸收为100%,在12℃条件下水稻对铵态氮的吸收为50%,磷为44%,钾为42%;大豆对铵态氮的吸收为87%,磷为55%,钾为70%,均显著减少。

(3)影响养分的运转。低温能妨碍光合产物和矿物质营养向生长器官输送,使作物正在生长的器官因养分不足而瘦小、退化或死亡。在幼穗伸长期,低温使茎秆向穗部的养分输送受阻,花药组织不能向花粉正常输送碳水化合物,从而妨碍花粉的充实和花药的正常开裂、散粉。在灌浆过程中,低温不仅因减弱光合作用而使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减少,而且阻碍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输导。

防御措施

主要有:

(1)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合的作物品种和播栽期,以便在低温敏感期避开有害低温。

(2)根据冷害预报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比例。如我国南方稻区根据春秋温度条件调整双季稻种植面积和早晚熟品种的搭配,北方根据生长季节的热量条件安排水稻、玉米、大豆、高粱等大秋作物的种植比例,冷害年扩大耐寒作物和早熟品种的面积等。

(3)调节农田小气候。利用塑料薄膜温床育苗移栽,既可克服春季低温危害,又能使作物提早成熟,避开秋季低温。在低温来临之前,灌水或喷洒保墒剂等常可改善近地层温度状况。

(4)培育作物的耐寒早熟品种。

(5)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田间管理等。

参考文章如何避免棉花苗期的低温冷害?经济作物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及防御措施粮食作物水稻苗期冷害烂秧的识别与防御措施粮食作物水稻延迟性冷害防控粮食作物玉米早春低温冷害的防治方法粮食作物玉米低温冷害及其类型粮食作物玉米低温冷害以及类型粮食作物水稻长穗期的冷害防治粮食作物水稻障碍性冷害防治粮食作物荔枝低温冷害的减灾措施果树园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坚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冷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坚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4155.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