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虾类


[拼音]:xialei

[外文]:shrimp and prawn

甲壳动物十足目(Decapoda)中体形延长、腹部发达、能作游泳或爬行活动的种类的统称。一般系指游泳亚目(Natantia)的全部种类和爬行亚目 (Reptantia)的部分种类。但在欧洲和美洲,则虾类仅指游泳十足类,并不包括爬行亚目中的种。

形态

虾类体型延长,多为侧扁或圆筒状,少数平扁。头胸部包被头胸甲。腹部发达,由7节构成,尾节和尾肢共同构成发达的尾扇。头部有1对带柄的复眼,2对触角较发达,各具长触鞭,大多数种具发达的第2触角鳞片,游泳活动时掌握升降和平衡。口器部分包括带硬齿的大颚和2对边缘多刺的小颚,有切断和撕碎食物的功能;第2小颚的外肢发达,颚舟片位于鳃室内,不停摆动,形成水流,以助呼吸。虾类的胸肢共8对,前3对为颚足,协助摄食;后5对为步足(也称胸足),其中第1对或前2、3对呈螯状,为捕食和御敌器官;第4、5对简单爪状,为爬行器官。有些种类全部呈螯状,如龙虾类的五螯虾属(Pentacheles)和硬鞭虾属 (Stereo stis)。腹部附肢共6对,前5对为腹肢双肢型,适于游泳活动,也称游泳足;末对为尾肢,与尾节共同形成宽大的尾扇,借腹部骤然弯曲向前拨水而使身体后退,以避敌害。虾类雄性个体第2腹肢内肢内侧有一附属物,即雄性附肢,形状各种不同,为两性个体的主要区别点。有些种类如对虾类(Penaeidea)和螯虾类(Astacura),其雄性第1腹肢变形为交接器。

生物学特征

虾类大多数为海生,少数产于淡水,一般有发达的游泳器官。有些完全行浮游或游泳生活,一直在水中游动而不着底。如毛虾属(Acetes)、樱虾属(Sergestes)、莹虾属(Lucifer)为浅海或深海浮游种,须虾类(Aristeidae)的须虾(Aristeus)、拟须虾属(Aristaeomorpha)等为深水漂浮种。对虾科(Penaeidae)的绝大部分种、真虾类 (Caridea)的绝大多数种则都是底栖种,它们虽有一定游泳能力,有的种并能作长距离洄游,如我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但大部分时间在底表活动或潜伏底内,如长臂虾科(Palaemonidae)、藻虾科(Hippolytidae)、鼓虾科(Alpheidae)、褐虾科(C-rangonidae)和匙指虾科(Atyidae)。其中藻虾 (Hippolyte)及其近缘属多附于海藻上; 隐虾属(Pontonia)、珊瑚虾属(Coralliocaris)及鼓虾属(Alpheus)的全部种,合鼓虾属(Synalpheus)、俪虾属(Spongicola)等的许多种与其他无脊椎动物(腔肠、海绵、棘皮动物等)共栖;对虾属(Penaeus)和其近缘属以及褐虾属(Crangon)常潜居于海底泥沙内;海蛄虾类的海蛄虾科(Thalassinidae)、蝼蛄虾科 (Upogebiidae)、美人虾科(Callianassidae)、螯虾类的海螯虾(Nephrops)等,常穴居于底内管道中;龙虾属(Panulirus)的腹肢及腹部神经退化,失去游泳能力,平时隐匿于浅海岩礁间,仅能缓慢爬行。

摄食

虾类多为肉食性,如对虾,也有滤食浮游生物(如毛虾)或有机碎屑为食者,如美人虾 (Callianassa)。它们具有发达的大颚,能切断和咬碎食物,小颚和颚足能帮助撕碎食物送至口部,食物经食道入胃。胃分贲门部和幽门部,胃内壁有带硬齿的小骨和脊,能进一步磨碎食物。食物向后进入中肠,胃和中肠前部外包肝胰腺,能分泌消化液,进行消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中肠的长短各类虾不相同。后肠与前肠一样,内壁衬有甲壳质硬皮,在蜕皮时连同外壳一起蜕掉。粪便通过尾节腹面的 排出体外。

循环

虾类的循环系统为半开放型,血液内含血青素,故呈淡蓝色,心脏在头胸部后端背面。新鲜血液自围心腔通过心孔进入心脏。心脏向前至头部分出眼动脉、触角动脉等,向后分出腹部大动脉至体后端,另有 1对胸动脉自腹大动脉前端向两侧下方伸出,与腹动脉相接。动脉血通过血管进入各组织,静脉血汇集于腹中线上的静脉血窦,经入鳃血管进入鳃内,行气体交换,新鲜血液再经出鳃血管流至围心窦内。

生殖

虾类为雌雄异体,但少数种类如长额虾(Pandalus) 等为雌雄同体,在促雄性腺控制下有性转换现象,即雄性先熟,翌年转变为雌性,这时第2性征也随之改变。

卵巢和精巢都在头胸部背面,有的种向前、后延伸至头部前端和腹部后端,分成若干叶(如对虾类)。输卵管自胸部两侧向下通至第3步足底节,成熟的卵子通过雌性生殖孔排出体外(见图)。雄性精巢很小,在胸部背面, 成熟后在输精管内形成精荚,交配时通过 管排出体外。雄性生殖孔在第5步足(末对胸肢)底节上。虾类中有些种(如长臂虾)在产卵前不久的交配中受精;有些种(如对虾)交配时雄性排出精荚,负于雌体纳精囊内,直到产卵时受精。对虾类(包括樱虾类)的卵子直接排入海水中,真虾类、蝟虾类和所有爬行虾类卵子排出后粘附于雌体腹肢上,直到孵化。

虾类发育过程中有幼体变态。初孵化的幼体的构造,各类群很不相同。对虾类为无节幼体,为甲壳类特有的幼体,体卵圆形,不分节,仅具3对简单附肢(第1触角、第2触角和大颚),为游泳器官;无口、无消化道,不进食;经几次蜕皮变为溞状幼体,头、胸、腹部开始分化,附肢数目增多;再经糠虾幼体期后,胸、腹部附肢发育完全,变态为仔虾。真虾类和海蛄虾类初孵化时是原溞状幼体。龙虾类(Palinura)则为叶状幼体,须经过长达几个月的长期漂浮生活,经数次蜕皮(多的达 8次)才变为虾形的游龙虾幼体期,再经一段时期才定居海底。

蜕皮和生长

虾类大部分有较厚的甲壳质外骨骼。如龙虾类、螫虾类等的甲壳坚硬,内含大量石灰质,必须在蜕皮去旧壳后、新壳尚未硬化前增大身体的体积。虾类的蜕皮由位于眼柄内的窦腺控制。蜕皮之前旧表皮开始吸收,在旧壳下形成薄而软的新表皮,此时中肠腺内已积累大量钙质。蜕皮时体躯自头胸甲和第 1腹节弹跳而出,吸收水分而增大体积,中肠腺积累的钙质输送至新壳,逐渐变硬。虾类的前肠(食道及胃)和后肠(直肠)由外胚层形成,其表皮与体躯外壳一起蜕掉。一般虾类在幼小阶段蜕皮频繁,主要是体长的增长;成长后蜕皮次数减少,主要是体重的增加。寿命因种类而有很大差异。对虾类一般 1年即可成熟,产卵后大部分死去,寿命为1或2年;毛虾幼体当年成熟产卵,1年中至少有2个世代;但冷水性的螫龙虾属(Ho rus)发育、生长较缓慢,寿命可达十余至二十余年龄,较大的可达四五十年龄(体重可超过10千克)。

生产

虾类全世界共约3000种,主要为海产,淡水中也常见,但种类较少。许多种由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肉味鲜美,在水产生产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虾类的生产以捕捞为主,但人工养殖在20世纪80年代有很大发展,其产量正在迅速增加。在游泳虾类(约2000种)中,最重要的是对虾类,其经济种类多,资源量和产量也大,如对虾科和樱虾科 (Sergestidae)的大多数种。真虾类的褐虾科、长额虾科(Pandalidae)、藻虾科和鼓虾科的少数种以及淡水中的匙指虾科的米虾属(Caridina)等也有重要经济价值。

对虾科主要是温暖水域浅海种,以对虾属最为重要。该属28种中大多数都是最重要的虾类捕捞对象。此外,新对虾属(Metapenaeus)的许多种、鹰爪虾 (Trachypena-eus)、仿对虾(Parapenaeopsis)、管鞭虾(Solenocera)、赤虾(Metapenaeopsis)等属产量都很大。还有东方拟海虾(Haliporoides sibogae)等深水种有较大的产量或资源量,将会成为主要海产经济虾类。

樱虾科的毛虾属种类不多,但毛虾(Acetes spp.)资源十分丰富,产量较高。

长臂虾科中海产的几种白虾(Exopalaemon spp.)和长臂虾(Palaemon),淡水产的许多种沼虾(Macrobra-chium spp.)和小长臂虾(Palaemonetes),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很占优势。真虾类中最重要的海产小虾是欧洲北大西洋沿岸的褐虾 (Crangon crangon)。长额虾科中的重要经济种集中在长额虾属、拟长额虾属(Pandalopsis)和异腕虾属(Heterocarpus)中,其中如北大西洋的北方长额虾 (Pandalus borealis)、北太平洋西岸的两种长额虾是体形较大的经济虾类。智利西岸的一种异腕虾(Heterocarpusreedi)产量也较大。 藻虾科中东南亚产的脊额鞭腕虾(Exhippolys ta ensirostris)是浅海常见的经济种,而七腕虾属(Heptacarpus)的一些种则为北方浅海的常见种。

龙虾类和螯虾类许多种体大肉多,大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中主要是龙虾属。

螯虾类中淡水种极多,美洲螯虾(Cambarus spp.)的种类多、产量较大。海产种中最重要的有两类,一类是海螯虾,其中挪威海螯虾(Nephrops norwegicus)是餐桌上的名贵食品。另一类是螯龙虾(也称大螯虾)是冷水种,盛产于北大西洋两岸,其中美洲螯龙虾 (Ho rus ame-ricanus)个体大,十分名贵。

虾类的海水养殖种类主要是对虾属,其次是新对虾属、长臂虾属和白虾属。龙虾和螯龙虾虽也能人工育苗和养殖,但由于操作困难(螯龙虾同类相残,必须单体分养),技术不够成熟,尚未形成养殖工业。淡水养殖种主要是罗氏沼虾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及近似种。

加工利用

虾类主要以活虾或冷冻虾(分带头和去头两种) ,也可煮熟后晒干去壳制成虾米。制虾米以中小型对虾类和长臂虾类为主,如对虾属的幼小个体,各种新对虾、鹰爪虾、仿对虾、赤虾、管鞭虾、白虾、长臂虾、褐虾等。此外,樱虾和毛虾等小型游泳虾类常煮熟后带壳晒干,为美味的副食品。鲜虾经发酵制成特殊风味的虾酱和虾油(虾酱加工时的副产品卤汁),也很受欢迎。

参考文章淡水虾类健康养殖技术—青虾双季健康养殖技术水产/渔业鱼、虾类的“观色”诊病及其防治水产/渔业虾类疾病的治疗水产/渔业虾类的观色诊病水产/渔业淡水虾类健康养殖技—虾稻连作技术水产/渔业虾类白斑综合征防控技术要点水产/渔业怎样为7~9月婴儿(宝宝)制作鱼虾类食品?孕育儿虾类病毒性疾病及防治方法水产/渔业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鸿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虾类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鸿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4108.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