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棉红蜘蛛


[拼音]:mian zhu

[外文]: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蛛形纲蜱螨目(Acarina)叶螨科(Tetranychidae)。又名朱砂叶螨、棉叶螨。棉花害虫。除本种外,在我国还有截形叶螨(T.truncatus)、二斑叶螨(T.urticae)、土耳其斯坦叶螨(T.turkestani)等为害。

成虫雌性体长约0.48毫米,椭圆形,锈红色或深红色,越冬型呈橘红色,比夏型大。雄性体长0.36毫米左右,腹部末端稍尖。卵圆球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无色透明,后渐变为深黄颜色。初孵幼螨体圆,有3对足。蜕皮后变为若螨,有足 4对。棉红蜘蛛分布于全世界温暖地区,我国各主要棉区均有发生。寄主植物除棉花外,还有玉米、粟、豆类、花生、芝麻、瓜类、向日葵、枣、苹果等多种植物。棉花上多在叶背为害,被害棉叶初现黄白色斑点,以后出现红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甚至绝收。黄河流域棉区一年发生12~15代,长江流域棉区一年发生约18代,华南棉区可发生20代以上。完成1代所需时间随气温增高而减短,低于20℃时需17天以上,高于28℃时只需7~8天。雌虫多数经交配后产卵,也可孤雌生殖。在长江流域棉区以各种虫态在棉田附近的杂草、土缝内越冬,气温高时还可继续繁殖。在黄河流域棉区,则以雌成虫在土缝、树皮下和杂草根际等处群聚越冬,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越冬寄主上开始活动取食,繁殖1、2代后迁入棉田为害。一般是高温干旱并有一定风力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繁殖、扩散;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大时则可抑制其发生。邻近沟边、地埂杂草多的棉田,与豆类、玉米、小麦等间作的棉田发生偏多。

防治方法是早期清除越冬寄主上的虫源,将其消灭在棉田内点片发生阶段。高温干旱季节加强虫情检查并进行局部控制。通常用石灰硫磺合剂、三氯杀螨醇、杀虫脒、双甲脒、三氯杀螨砜、久效磷等药剂喷布;用甲拌磷进行种子处理或用涕灭威颗粒剂随种子沟施,对早期螨害也有兼治作用。也可用氧化乐果涂茎防治。及时灌水和合理施用氮肥、磷肥可减轻受害。还应避免长期连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泰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棉红蜘蛛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泰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3958.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