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木麻黄
名称出处:《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概况基源:为木麻黄科木麻黄属植物木麻黄的枝叶。木麻黄属全世界约9种,我国栽培1种。
原植物: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又名驳骨松(《我国高等植物图鉴》),马尾树(《我国种子植物分类学》),短枝木麻黄、驳骨树(广州)。
形态:乔木,高可达30m。大树根部无萌蘖;树干通直,树冠狭长圆锥形;树皮在幼树上的赭红色,较薄,皮孔密集排列为条状或块状,老树的树皮粗糙,深褐色,不规则纵裂,内皮深红色。鳞片状叶每轮通常7枚,少为6或8枚,披针形或三角形,长1~3mm,紧贴。花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覆瓦状排列、被白色柔毛的苞片;雌花序通常顶生于近枝顶的侧生短枝上。球果状果序椭圆形;小坚果。(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39页.图677)
生境与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沿海地区普遍栽植。
化学性质茎含鞣质成分12%,其中包括:(+)-儿茶素[(+)-Catechm]、(+)没食子儿茶酚[(+)-Gallocatechol]、(-)表儿茶酚[(-)-Epicatechol]、(-)表没食子儿茶酚[(-)-Epigallocatechol]、没食子酸及其甲基酯、原儿茶酸[1-2]。五环三萜成分,有羽扇豆醇(Lupe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日耳曼醇(Ger nicol)。甾醇成分,有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胆甾醇[3]。
叶和果实含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grinacetate)、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ol acetate)、羽扇烯酮(Lupenone)、β-香树脂醇、粘霉醇(Glutiol)、羽扇豆醇、蒲公英赛醇等三萜成分,还含2种黄酮成分,阿福豆甙和山柰酚-3-α-L-阿糖甙(Kaempferol-3-α-L-arabmoside)[4];叶也含甾醇和氨基酸[5,6]。
参考文献[1]CA 1979;91;154296S 。[2]CA 1985;103:102023x 。[3]CA 1989;110;63568b 。[4]CA 1990;112;52179r 。[5]CA 1987;107;151196x 。[6]CA 1985;103;102043d。
药理(+)儿茶素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
参考文献Arch Int Phar codyn Ther 1964;152;234。
药性功效:解表,发汗,利尿。
主治:感冒,小便不利,疝气。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树皮:发汗,利尿。叶:用于疝气。”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鸿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木麻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鸿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