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栲树


[拼音]:kaoshu

[外文]:Castanopsis

壳斗科(Fagaceae)栲树属植物的通称。又名锥、锥栗、槠。栲树属有120多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北美洲西部有少量分布。我国有60多种。

形态

常绿乔木,稀为灌木。小枝有顶芽,芽鳞多数。单叶,常二列互生,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全缘或有锯齿。羽状脉,花单性同株,雄花序为直立葇荑花序,雌花单生或数朵集生在一花序轴上,花被片 6裂,子房下位,花柱3,子房3室,每室有2胚珠。坚果1~4粒包藏于壳斗(总苞)内,壳斗外面多呈刺状,稀呈鳞片状。坚果1~3个,当年或第2年成熟。

种类与分布

栲树是我国南方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成树种。主要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尤以云南种类最多。可以下述种类为代表:

(1)青钩栲(C.kawakamii)。又名格氏栲、赤枝栲、吊皮锥。高可达40米,胸径1.5米。树皮裂成长条状,固着或迟落,枝叶无毛,叶片卵状披针形,全缘或顶部有2~4对锯齿。壳斗连刺直径6~8厘米,刺长2~3厘米。坚果单生,密被褐黄颜色绒毛(见图)。分布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和江西南部。垂直分布海拔 200~1000米,台湾可达海拔1600米。是我国南方一种速生珍贵用材树种。

(2)刺栲 (C.hystrix)。又名锥、红椎、红椎栗。高可达30米,胸径1米。树皮片状剥裂。叶卵状披针形,全缘或顶端有锯齿,叶背被红棕色鳞疙及疏短毛。壳斗连刺直径达4厘米。 坚果1~4粒生壳斗内。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 东南部。

(3)黧蒴栲 (C.fissa)。又名黧蒴裂斗锥、大叶栎。高可达20米,胸径50厘米。叶长椭圆形,叶缘有疏锯齿,叶背无毛,壳斗椭圆形,几全包坚果,壳斗外面的小苞片呈鳞片状,分布江西、湖南南部、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东南部。 广东垂直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

(4)苦槠 (C.sclerophylla)和甜槠(C.eyrei)是长江以南多数省(自治区)习见树种。

生物学特性

栲树多为耐荫性树种,但不同种类的耐荫程度有所差异。刺栲较耐荫,其幼苗常能生于常绿阔叶树林下;而青钩栲不甚耐荫,其幼苗、幼树多生于林缘。喜温暖,不耐寒,印度栲(C.indica)则需更温暖的环境才能正常生长。喜湿润气候,滇栲(C.delavayi)则较耐旱。不耐盐碱。生长速度因树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如福建三明市小湖区青钩栲人工林10年生平均高8.77米,平均胸径12.25厘米; 广东黧蒴栲7年生平均高8~9米,胸径14厘米。寿命长达数百年。萌芽力强,伐根上的萌条可成长大树。

造林

有植苗造林和播种造林两种方法。如采用植苗造林一般在果实成熟、 壳斗裂开、种子散落时采种,随采随播,也可混湿砂贮藏。春播比秋播鼠害少。条播行距15~18厘米,播种沟每米播20~40粒,播种时果脐向下,覆土厚 2厘米。播种行东西向有利苗木互相庇荫,光照强的圃地需搭荫棚。造林宜在冬末春初新叶未展开以前进行,将苗木枝叶修去2/3和剪去过长的主根,随起苗、随修剪、随打浆、随栽植。根系应舒展,覆土踏实,再盖一层松土以利保墒。播种造林需注意防鼠、兽为害。主要病害为叶褐斑病,为害当年新叶,造成叶枯焦脱落。害虫有栎实象幼虫蛀食果实,造成落果或种仁大部分被吃掉。金龟成虫食叶,幼虫啃根。

用途

栲树类木材坚重、抗压力强、耐腐朽、水湿,供建筑、桥梁、坑柱、家具等用材。黧蒴栲等生长快、萌芽力强,为优良薪炭材。栲树类坚果的种仁多可食用或酿酒。壳斗和树皮是栲胶原料。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尤宛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栲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尤宛;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3495.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