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oying nongchang
[外文]:state farm
指主义国家全民所有制的农业企业和事业单位。
我国的国营农场沿革抗日战争时期,我国 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人民 已建立一些国营农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人民 又先后在东北、华北老解放区组织力量开垦荒地,建立起一批国营农场。我国建立后,在许多地区新建和扩建了一大批国营农场。50年代和60年代初,是国营农场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营农场已遍布各省、市、自治区。80年代初,国营农场的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7%。(见彩图)
在国营农场中,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绝大部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管理。其耕地大量来自开垦荒地,因此通常将该管理机构及其管辖的农场统称为农垦系统(或农垦部门)。农垦系统的农场是我国国营农场的主要部分,其耕地面积约占国营农场总耕地面积的4/5。在农垦系统之外,还有由农业、畜牧、商业、工交、侨务、司法等部门和部队建立和管理的国营农场。由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和渔业主管部门建立和管理的国营农场分别称为国营林场和国营渔场。到80年代初,各类国营农场已发展到7000个以上,其中农垦系统的国营农场2093个,国营林场3870个,国营渔场992个。
性质和任务我国国营农场是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农业企业,由国家投资兴办。国营农场的土地、森林、草原、水域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建筑物、机器装备、水利设施等,均属国家所有。其生产和经营活动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所需资金由国家财政拨款或从银行贷款,其产品归国家所有。国营农场的基本任务是:为社会提供粮食、工业原料和副食品,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农业的生产基地;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为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积累经验。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国营农场是社会取得农产品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80年代初,农垦系统的国营农场生产粮食 153亿斤,棉花177万担,可供2000多万人口的衣食之需。其天然橡胶面积约占全国天然橡胶总面积的80%,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在供应城市的牛奶和出口的大豆中,由它提供的占90%以上。它为对外贸易提供的产品有 150种。国营农场还发展了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钢铁、石油、煤炭等工业,以及交通、邮电、文化、教育等事业。由于我国国营农场许多是建立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经济和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对繁荣边疆地区经济和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起了重要作用。
体制改革我国在国营农场建立的很长时期里,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其主要特点是:
(1)农场生产由国家主管部门下达指令性计划,盈利上缴国家,亏损由国家财政补贴;
(2)农场内部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核算;
(3)农场职工的劳动报酬普遍实行由国家规定的等级工资制。1978年以后,对原来的管理体制逐步进行改革。到80年代中期已实行的改革主要有:
(1)扩大农场的自 。在完成国家计划任务的前提下,农场可按照当地条件和社会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
(2)多数农场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农场盈利用于本场的扩大再生产和其他事业,农场生产资金不足可由银行贷款。
(3)农场内部实行多种经营形式。在农牧业中,1978年以来先后实行包产到劳、联产计酬和农场统一经营与大包干到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体制。1983年8月以后,农场统一经营与职工家庭农场分散经营相结合的体制得到普遍推广。
国外的国营农场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起世界上第一批主义的国营农场。其来源主要是剥夺经营地主的资本大农场。苏联在1920年有国营农场4384个,到80年代初,发展到2万多个,在农业中的比重已与集体农庄相当。朝鲜、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以及其他一些主义国家,也大多在40年代先后建立了国营农场,并逐步发展成为主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英喆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国营农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英喆;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