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底辟构造

[拼音]:dipi gouzao

[外文]:diapiric structure

密度较小的高塑性低粘度的岩石(如岩盐、石膏或泥岩等),向上流动,拱起甚至刺穿上覆岩层所形成的穹隆或蘑菇状构造。简称底辟。底辟的直径可从几米到几千米。

盐丘是最常见的底辟构造,是由盐类岩石或石膏向上流动或挤入而使上覆岩层拱曲隆起所成。核部的盐体常成圆柱状,其内盐层变形复杂,常形成形态多样、大小各异的流褶皱。盐核之上的上覆岩层往往形成穹隆或短轴背斜及伴生的放射状或环状断层。盐核周边与围岩常为陡倾的断层接触,围岩倾角也变陡。盐丘周围的岩层因盐丘上隆而相对下坳,形成周缘向斜。盐丘构造的基底一般变形微弱。盐丘构造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盐核常成重要的盐类或硫磺矿床,盐上的穹隆及周缘围岩中常富集石油和天然气。如北美墨西哥湾沿岸、德国北部的汉诺威及波斯湾等地区的油气藏均与这类构造有关。

以泥质为核的底辟称为泥质底辟,也称泥火山,泥质中的甲烷气体在泥火山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由岩浆上拱并侵入围岩而形成的称岩浆底辟,它是许多中酸性小岩体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侵位机制。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文斌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底辟构造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文斌;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344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