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大黍

[拼音]:dashu

[外文]:Panicum ximum

禾本科 (Gramineae)黍属多年生草本。又名坚尼草、天竺草。 一种热带优良牧草。 原产热带、亚热带非洲,现分布于美国南部、 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印度等地。1908年引入我国台湾省,现广东、广西有栽培。

茎直立丛生,株高约1米,高的可达2~3米,茎光滑且有蜡粉;叶鞘也具蜡粉,密生白色粗毛,叶长30~90厘米,宽1~3厘米;圆锥花序直立散开,长25~40厘米。小穗成熟后即散落(见图)。喜湿热气候。宜于年均温20.6℃、较低月均温9.4℃以上的地区种植。 耐干旱,耐酸瘦土壤,也耐荫,但不耐寒。栽培方法因利用方式而异。经常刈割用的宜行分株种植,行距60~100 厘米,株距30~50厘米;作放牧地的则宜用种子播种,并可与距瓣豆(Centrose pubescens)等混播。鲜草干物质含粗蛋白5.8~10.1%,适口性好,可刈割作青饲料和制干草,或供放牧。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良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大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良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3124.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