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高压下的物质状态

[拼音]:gaoya xia de wuzhi zhuangtai

[外文]:state of terials under high pressure

在压力作用下,被压缩物质内部的原子(或分子)相互靠拢,并引起原子间相互作用能及其压缩特性发生相应的变化。图中是一组元素的压缩曲线。从图上看出,在较低压力下, 元素的原子体积V随原子序数Z 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说明,碱金属的压缩系数kp为压力较大,短周期的Ⅲ、ⅥA族元素和长周期的Ⅶ族过渡金属的压缩系数小。这种周期性特征甚至在 1兆巴压力下还能见到。由此可见,此时的元素压缩性主要取决于元素化学性质的外层电子。随着压力增高,元素的内层电子逐渐参与原子的相互作用,因而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价电子作用也相应地减弱。到10兆巴左右,这种周期性特征已基本消失。

在上述压力范围的低压部分,物质的物态方程可以用有限应变理论物态方程描述;高压部分则可用格临爱森物态方程描述(见固体状态方程)。

在更高压力下,物质可被压缩到其点阵结构与原子内的壳层结构不复存在。这时可以近似地认为电子是连续分布的部分简并性费密-狄喇克气体。原子核被高密度电子屏蔽,其间的长程库仑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于是原子核的运动可用经典方法处理,例如可视为理想气体。这种被高度压缩物质的近似结构模型称为托马斯-费密模型或统计近似模型。描述这种物质状态方程是托马斯-费密状态方程和托马斯-费密-狄喇克状态方程。

仅当电子密度足够高时,托马斯-费密模型才能适用。对于重元素,例如原子序数大于90时,需要压强达到10兆巴以上;对于轻元素,例如氢,需要压强达到100兆巴以上。

以上假定电子气体是非相对论性的。当压力达到1017巴后,相当一部分电子的动能可与mec2相比拟(me为电子质量,c为光速),于是需要涉及相对论性效应(见狭义相对论)。

物质进一步被压缩,电子可被原子核俘获,使核电荷减少,同时放出中微子。结果电子总数减少,而其密度不变,使得压力也大致不变。此过程一直持续到全部原子核均各俘获一个电子,原子序数从Z变到Z-1为止。

物质如再进一步被压缩,核电荷将更加减少,结果原子核中含有的中子过多,变得不稳定而蜕变。当压力达到1024巴,密度达到3×1011克/厘米3时,中子数开始超过电子数。当密度超过1012克/厘米3后,中子对压力的贡献也超过电子的贡献。这时物质可视为主要由中子的简并性费密-狄喇克气体构成,电子与各种原子核则是少量杂质。

之后,当密度甚大于6×1015克/厘米3时,中子气体成为极端相对论性的。这时物质中除去中子外,还有可能出现他种粒子。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维威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高压下的物质状态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维威;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311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