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装蹄

[拼音]:zhuangti

[外文]:shoeing

在马属动物和牛(主要是役用的)的蹄下装钉蹄铁的措施。目的在于防滑和防止蹄底过度磨灭;同时具有矫正不良肢势和蹄形,防治肢蹄病的作用。俗称挂掌。最初是用树皮、芦苇、草秆、马尾毛和头发等物包裹马蹄,而后过渡到使用皮革编制的蹄套,即所谓马。汉代恒宽所著《盐铁论》中曾载有革制的马鞋,称为“革鞮”。古罗马人为保护蹄底,曾用附有钩、环等的铁板固定于蹄底,称为“马履”。亚洲东部以及非洲、东欧的民族在纪元前使用的连尾蹄铁,即现在东方蹄铁的一种变形。到12世纪,应用蹄钉装蹄铁的方法传布于全世界。15世纪前叶明代尹弼商征建州(现辽东)时,征马用冰上蹄铁。以后我国蹄铁传播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现用马蹄铁按用途可分为:

(1)普通蹄铁。应用最多的一种,前铁头部设铁唇,有防止蹄铁脱落的作用。蹄铁内外分枝的后端称铁尾部。蹄铁上面接蹄底,下面接地,在接地面的两侧铁枝各有一道钉沟,内有钉眼,蹄钉由此打入,固定蹄铁于蹄底。前蹄蹄铁近似圆形,后蹄蹄铁为卵圆形。

(2)冰上蹄铁。具有防滑性能。两铁枝的接地面各有2枚防滑钉,称铁脐;机制的在钉尖磨钝时可更换,手制的只能重新装置有铁跻的蹄铁。

(3)变形蹄铁。又称矫形蹄铁,用于矫正肢势、蹄形和配合治疗。因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种类。如铁尾部有高根的铁脐蹄铁和铁尾部加厚的厚尾蹄铁,对于因蹄踵过低所引起的屈腱炎有治疗作用;连尾蹄铁用于矫正和治疗蹄冠狭窄,防止蹄下面向外扩张;镫状蹄铁则用于矫正马(骡、驴)的突球(俗称滚蹄)以防止蹄向前倾倒等。

(4)特种蹄铁。如山地蹄铁,在山区为预防马(骡、驴)被尖锐石块损伤蹄底,在蹄铁与蹄底间夹装有小孔薄铁板,并用金字塔形蹄钉固定。此外,还有如赛马专用的薄而轻快的赛马蹄铁等。

牛为偶蹄,蹄铁分内外两叶,呈半月状,铁头部也设铁唇。可用马骡的小号蹄钉或手制蹄钉装蹄。

装蹄前,先除去旧蹄铁,根据体形、肢势、蹄形、蹄的角度(前蹄标准角度为55°,后蹄为60°)和装蹄的要求进行削蹄。蹄铁要大小适宜,并予以热处理或冷处理,力求符合削修的蹄形。然后打钉固定。装蹄后正常马(牛)应站立姿形正常,慢、快步运动轻松舒适。马一般4~5周改装一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于静恒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装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于静恒;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308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