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维蒂希试剂

[拼音]:Weidixi shiji

[外文]:Wittig reagent

系统命名为亚烷基三苯基磷烷。为一种极有用的有机合成试剂。1954年由E.G.维蒂希制得,是首次发现的第Ⅰ、Ⅱ主族之外的元素有机化合物。由于它在合成碳-碳双键化合物中的重要作用,他和H.C.布朗共获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

维蒂希试剂可用两种共振式表示:

前者称叶林,后者称叶立德(R′、R″为不同的烷基)。叶林结构表示分子的极性小,在磷外围有10个电子,意味着磷的 d轨道也参与了成键;叶立德结构表示分子是极性的,偶极矩较大,这是维蒂希试剂起反应的主要原因。维蒂希试剂可在溶液中通过适当的碱作用于卤化烷基三苯基膦而制得。

维蒂希试剂与羰基化合物反应时,可把转化为,而羰基原有的氧则转移到磷上,使三苯基膦的衍生物变成(C6H5)3PO。这一反应称为维蒂希反应,对合成碳-碳双键化合物极为有用。

维蒂希试剂的其他形式有亚烷基改变为带含氧官能团的亚烷基的, 也有磷上的苯基改变为烷氧基的。 当与碱作用得到形式的维蒂希试剂以后,由于α-CH两边都有吸电子基团,使负碳离子比较稳定,因而降低了它的化学活性。例如,甲氧羰基亚甲基三苯基膦往往难与酮发生维蒂希反应。

硫代替磷生成的维蒂希试剂有下列两种:

第一种是从亚砜衍生出来的,第二种是从锍衍生出来的(见锍盐)。亚砜叶立德也是由于有吸电子的氧在负碳离子附近而使活性降低,同时它与羰基反应的产物与磷叶立德不同,即羰基上的氧不会转移到硫上,亚甲基和羰基加成而得环氧衍生物。硫叶立德也有类似的反应,而且较为活泼,能把亚甲基加到碳-碳双键上,组成三元碳环。

砷叶立德(Ar为芳基)中由于砷的电负性小,吸电子力量弱,负碳离子的活性大。我国化学家黄耀曾等曾利用砷叶立德进行维蒂希反应,发现它能与醛或酮反应,从RCHO出发,可以得到高产率的RCH匉CHCOR′。他们还应用砷叶立德制得了环丙烷产物。

参考书目R. A. Raphael, et al., Advances in Organic Chemistry,Vol.1,Interscience,New York,1963.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伍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维蒂希试剂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伍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307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