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瓠瓜


[拼音]:hugua

[外文]:Lagenaria siceraria var.hispida

葫芦科(Cucurbitaceae) 葫芦属一年生蔓性草本。又名瓠子、扁蒲、葫芦。以幼嫩果实供食用。原产印度和热带非洲。我国古时以其老熟干燥果壳作容器,也作药用。《诗经》中已有记载。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及桐乡罗家角遗址先后出土葫芦果实及果皮遗存,说明我国的葫芦栽培史也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瓠瓜在全国广泛分布,而以长江以南为主。

形态和类型

瓠瓜根系发达,茎为蔓性,长可达3~4米,分枝性强。单叶,互生,叶片呈心脏形,上面有茸毛。雌雄异花同株。有时也产生两性花,但所结的果实常为畸形果,无食用价值。花白色,多在夜间以及阳光微弱的傍晚或清晨开放。雄花多生在主蔓的中、下部,雌花则多生在主蔓的上部。侧蔓从第1~2节起就可着生雌花,故以侧蔓结果为主。瓠果,开花后10~20天即可采收,其幼嫩的果皮及胎座柔嫩多汁,可食用;老熟后果皮硬化,胎座组织也干枯,不可食。瓠瓜的果实形状变异很多,可分为:

(1)长瓠子或蒲瓜(var.clavata)。果实长圆筒状,长达50~70厘米,直径6~10厘米,上下粗细几乎相等,也有呈棒槌状的;

(2)长柄葫芦(var.caugourda)。果实先端为圆球状,近果梗一端有细长的果颈;

(3)杓蒲或称大葫芦(var.depressa)。果实圆球形至扁圆形,老熟果可作瓢;

(4)细腰葫芦或通称葫芦(var.gourda)。果实中段有一“细腰”,两端均呈圆球形;

(5)观赏葫芦或称小葫芦(var.microcarpa)。果实长仅10厘米左右,有一细腰或一长果颈。5个变种的染色体数均为2n=22,可相互杂交。

栽培

瓠瓜为喜温植物。生长适温20~25℃。栽培时一般先育苗、然后定植到露地。种皮较厚,发芽较慢。爬地栽培的亩栽1000株左右,支架栽培的亩栽2000株左右。为使主蔓早生侧蔓,多生雌花,当主蔓生出4~6节后,即可将主蔓的顶芽摘去。也可用植物激素处理,促使主蔓早生雌花,提早结果。瓠瓜对肥料及水分要求较高,要施足基肥,并多次追施速效氮肥。不耐涝、旱,在多雨地区要注意排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溉。主要害虫有蚜虫和黄守瓜;主要的病害有病毒病、枯萎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等。

用途

瓠瓜幼果含水量达95%,每 100克鲜重约含维生素C10~15毫克,以及少量的糖和磷、钙等。味清淡,品质柔嫩,适于煮食,不宜生吃。有些品种,因果肉中含葫芦苷的配糖体而带苦味。生产上选用无苦味的双亲本并控制授粉,所结种子的后代即无苦味。

参考文章菠菜、大白菜两头搭配瓠瓜、甜玉米早熟栽培粮食作物瓠瓜的营养价值饮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昂雄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瓠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昂雄;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3034.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