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下魏、蜀、吴在同一平面上,三方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但天平却越来越向魏倾斜。由于蜀国无法支撑的阿斗,加上邓艾的突然袭击,魏征攻蜀之战很快就决出了胜负。公元272年,晋武帝与杨虎商议攻吴之策。胡认为吴应该受到上层阶级的攻击。武帝大为感动,命王军在宜州修造战舰,训练水军,准备攻打吴国。
事实上,早在269年前,晋武帝就已经开始进行总攻吴的军事部署:尚书左朴射阳湖守襄阳,荆州节度使;郑东将军卫宽镇守临淄,青州节度使;东莞王司马彧守卫下邳和徐州节度使。
公元276年,杨虎认为时机已到,邀请吴国攻打吴国,提出安抚吴国的谋略,但杨虎于公元278年病逝,没有机会亲自参与实施你的计划。自己的策略。公元279年11月,晋武帝采用杨虎生前所提出的策略,下令出兵攻吴,总兵力20万余人,分水陆六路。贾冲大将驻襄阳任总司令统帅,后随战事迁至襄县(今河南沉丘)。
公元 280 年 1 月军队发动了。王军、唐斌率领巴蜀水师7万水军,沿长江东进巴蜀;杜豫南下襄阳,目标江陵(荆州);胡奋率军南下,夺取治安;荣率部攻占江夏;王浑率部自寿县向东南进攻横江(今安徽马鞍山及县城南部)。司马军率军南下,逼近建邺(今南京)。
二月,王军、唐彬克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东南)、西泠(今湖北宜昌)、宜道(今湖北宜昌)、杜豫攻江陵(今湖北荆州)、胡奋攻江安(今湖北公安局东北)。江南县、吴州县相继投降。其后王军、唐滨水师继续东进,攻取了灞丘(今湖南岳阳),与胡奋、王荣合攻夏口(今湖北武昌),顺流而下,逼近建邺。
吴国丞相张悌等率领三万大军从牛渚(安徽马鞍山以南又名曲石)渡江,迎战王浑军。 3月,双方在板桥(今安徽省马鞍山河县)交战,张悌阵亡,全军全军覆没。吴孙昊大人派人准备第二天再出征,但夜里所有的士兵都逃走了。 3月中旬,王军、唐斌命八万大军和一艘巨大的水军战舰进入建邺,孙昊投降,吴国灭亡,三国灭亡。
晋灭吴之战,是我国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突破,是冲破长江天险,水陆推进的进攻典范。东汉末年割据,统一我国,意义重大。
晋武国力天壤之别,两人的结局早已注定,只是时间问题。回顾这场战争,我们会发现,虽然晋军占优,但晋军的进攻重点是长江之巅的江陵(荆州),江淮战场的军事行动只是牵制。这对晋军能够迅速赢得战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知道,在前秦淝水攻东晋之战中,福建皇帝出动的兵力远比此战多,但因为进攻的重点是江淮战场,而不是荆州。水军开局迟缓,最终兵败亡国。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三国东吴是怎么亡国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