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法国

[拼音]:Faguo

[外文]:France

全称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西北隔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和加来海峡(多佛尔海峡)与英国相望,东北和东面同比利时、卢森堡、联邦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接壤,东南滨地中海,西南同西班牙、安道尔相邻。全国靠前大岛科西嘉岛在大陆东南地中海上。全国面积55.16万平方公里,为欧洲仅次于苏联的第二大国。人口5506.1万(1985)。全国分为96个省。首都巴黎。

自然地理地形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全国大陆部分平均海拔342米,海拔低于250米的面积占3/5。250米等高线大致将全国分为西部平原、丘陵和东部高地、山地两大部分。在地质构造上,法国分属海西构造和阿尔卑斯褶皱山地两大单元,前者包括沉积盆地(巴黎盆地、阿基坦盆地)和古地块(孚日山、阿登山、阿摩里卡丘陵、中央高原),后者是指东部的年轻山地侏罗(汝拉)山、阿尔卑斯山和谷地,以及比利牛斯山地。两者的分界线比250米等高线略偏东,大致从地中海西岸的努瓦尔山起,经塞文山、中央高原东侧向东北经沙罗莱山、朗格勒台地,直到阿尔萨斯圆顶山, 呈“S”形构造基线。中央高原形成于石炭纪初期,后经风化侵蚀、抬升而成块状山地,平均海拔715米,中部和东南部地势很高,桑西山海拔1886米。第三纪的火山活动使中部有熔岩台地分布。有铀、氟石、钨、铅、锌和煤等矿。中央高原是法国多条河流的分水岭,由此向四周形成辐射状水系。东北部的孚日山和阿登山地也为古老山地。孚日山东坡陡峭,西坡和缓,呈地垒状,海拔500~1000米,阿登山地无明显山脊,一般海拔300米左右;洛林地区是法国最重要的煤、铁产地。西北部阿摩里卡丘陵为古老结晶岩与古生代沉积岩兼有的地区,地貌为长丘和谷地相间,地势不高,平均海拔约100米。在古老变质岩区有铀、铅、锌矿分布,沉积型铁矿也较重要。东部的侏罗山和阿尔卑斯山呈南北走向,前者海拔较低,仅1000米左右;后者地势高峻,海拔达3000米,位于法、意边境的主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阿尔卑斯山区有无烟煤。比利牛斯山地呈东西走向,横贯法国西南边境,是法国和西班牙的天然界线,一般海拔2000米,中段很高。山区有铁、铅、锌、锰、铝土矿等。北部是地势低平的巴黎盆地,平均海拔178米,盆地中心仅26米,边缘有300米左右的丘陵。盆地有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沉积,第三纪末缓慢隆起成陆,北部是重要的煤矿区。西南部阿基坦盆地平均海拔 135米,盆地向比斯开湾敞开,向东逐渐收缩,直至中央高原边缘。盆地北部在中生代至第三纪有浅海沉积,南部中生代至第三纪为一山前坳陷,是法国主要的油、气资源产地,沿海也产盐。处于中央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地间的索恩-罗讷河谷地为一南北向谷地,罗讷河三角洲为主体的沿海地区地势低平。

气候

法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影响,除地中海沿岸地区和海拔较高的山区外,大部地区为冬温夏凉、常年有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10℃,热月(7月)15~25℃,气温年较差通常在15℃左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500~1000毫米,平均雨日达120~180天,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气候条件对于农业、牧业的发展比较有利。受纬度、海拔和离海远近等因素影响,气候的地区差异仍较明显。西部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降水量丰富,日照时间少(布雷斯特年降水量1129毫米,平均年雨日200天,冬夏温差仅10℃左右)。本区牧草生长条件好,是法国最主要的畜牧区。东部受海洋影响减小,气候带有中欧型的特色,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气温年较差较大,霜期长,夏雨多(斯特拉斯堡气温年较差19.6℃,年降水量750毫米)。本区农业生产更为多样性。地中海沿岸以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为特征,日照强烈,雨日较少,无霜期长(马赛1月平均气温5.5℃,7月23.3℃;年降水量546毫米,日照2800小时左右),形成独特的地中海作物区。山区降水量多,常有冰雪,年平均气温较低,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河流

法国的河流分属大西洋和地中海两个水系,大致以中央高原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于受地形、流域面积、流经地层的性质以及降水的季节分配和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水系河流的水文性质亦有差异。属于大西洋水系的河流主要分布在自西南部的巴斯克至东北部的孚日山一线的西北,重要的河流有索姆河、塞纳河、卢瓦尔河、夏朗德河、加龙河和阿杜尔河等。一般来说,这些河流有较广的流域面积,河流纵剖面较平坦,流经的地层以中生代的灰岩、砂岩为主,河水易于渗透,大部地区河流的流量不大,但变化较有规律,无严重枯水季节,秋冬季节水位更为稳定。属地中海水系的河流多在上述一线的东南,以罗讷河为代表,河流纵剖面坡降大,单位流域面积的流量比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供水来源多样,流量变率也大,降水的季节分配悬殊,一些河流有枯水期。

卢瓦尔河是法国第一大河,全长1020公里,流域面积12.1万平方公里。源自南部的塞文山,穿过中央高原,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南特以下为一长而宽的河口湾,直通比斯开湾。 可通海轮。塞纳河虽仅长776公里,流域面积7.8万平方公里,但水位平稳,且横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航运价值居全国首位。加龙河是西南地区的大河,源于比利牛斯山东段,包括与多尔多涅河汇合后的吉伦特河,全长650公里,流域面积5.6万平方公里。河谷地带有果树、葡萄等园艺作物。罗讷河为法国第二大河,水量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为法国南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运输、动力、灌溉等方面的条件。流经法国的国际河流(如莱茵河、摩泽尔河、默兹河、埃斯科河)主要在东部和东北部。

居民

法国在西欧诸国中属于人口密度较低、增长缓慢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约 100人。近200年人口增长缓慢,其中两次世界大战直接造成了人口的减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保持持续的低增长率,1981年自然增长率4.6‰。战后人口增加数量中有1/3是外国 ,约400万,占总人口8%。

人口的年龄构成,据1983年1月1日普查资料,20岁以下占29.6%,20~59岁占52.6%,60岁以上占17.8%,显示了老龄化的特点。 平均寿命,女性78.5岁、 男性70.2岁(1981)。

城市人口增长快。19世纪中期,全国城市人口仅占1/4,1980年已达77.9%;19世纪初,除巴黎有50万人口外,超过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仅马赛和里昂。现有城市中除巴黎为特大城市、马赛为大城市外,全国超过1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有35座。

全国劳动力约占总人口2/5。从业人口中,第一产业占10%,较战前(约1/3)显著下降;第二产业不到40%;第三产业占50%以上。

人口分布以巴黎区西半部、北部传统工业区、里昂工业区、罗讷河下游和东北部贝尔福省较集中,平均每平方公里在 200人以上。西南沿海、中央高原南部、比利牛斯山区和南部阿尔卑斯山区人口密度较低,其中洛泽尔、上阿尔卑斯和下阿尔卑斯省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20人。

居民中,法兰西人约占90%,边境地区有布列塔尼、巴斯克、科西嘉、佛兰芒等少数民族。法语为国语。居民多信奉天主教。

领土形成和经济开发过程

公元前法国境内曾是高卢人长期生活的地方,当时这里即称为“高卢”。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移此定居,主要从事农业。481年建法兰克王国,形成墨洛温王朝。强盛时期,版图北达北海,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部包括意大利的一部分,西南至埃布罗河。843年形成东、西法兰克,西法兰克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法国范围。987年建立卡佩王朝后,改国名为法兰西王国。直至16世纪初,经历从封建割据到政治统一的过程,成为欧洲的一个强国。其间的十字军东征、英法百年战争,对法国统一交通、商业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战争带来的破坏也极大。16~18世纪,是法国从封建制度向资本制度过渡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和海运交通均有所发展,商业活动在西欧居领先地位。同时掠夺海外殖民地的活动也很活跃。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扫除了资本经济发展的障碍,并发表《人权宣言》,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第一帝国,并对外扩张,不仅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损害,还使 100万人死于战乱,因而在19世纪的前20多年,法国经济处于停滞和破坏之中,产业革命也受政局动乱和战争的影响。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并作了巨额赔款,使法国经济受到较大打击。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是法国资本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直至20世纪初,法国与主要资本国家相比,经济发展迟缓,工业规模较小,消费品产业占优势。19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殖民地面积相当于本土的20倍,资本输出空前增长,成为“ 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经济蒙受巨大损失,但同时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战后利用这里的钢铁、纺织、化工和机器制造业,以及铁矿和钾盐资源加速了经济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资本经济危机在法国爆发较迟而延续最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还未恢复到1930年的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使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战后,特别是50年代起,工业大幅度增长,新工业部门相继发展,新城镇不断涌现,加速了对港口和落后地区的整治与开发,开展了以工业为中心的分散化运动,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农业生产也有很大发展,畜牧业产值略高于种植业,形成了巴黎盆地、阿基坦盆地的耕作区,布列塔尼、诺曼底、中央高原和山区的畜牧区和地中海沿岸的多种经营区。

经济地理

法国是发达的资本国家。198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149亿美元,在资本各国中居第四位,人均产值9961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生产的平均增长率较高,农业生产居西欧各国首位。就经济类型而论,法国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工农业都很发达的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垄断程度有较快的发展,但中小企业和中小农场在生产中仍有重要的地位。法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在经济结构和水平、人口密度、城市化程度、社会职业构成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生活水平等各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塞纳河口至罗讷河三角洲一线为界,西部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人口则不足2/5,农业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工业化水平较低,仅局限于少数工业中心;东部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占60%以上,集中了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区,第三产业占重要地位,拥有众多的城市和重要的港口,交通运输业发达。地区经济的这种差异,与东部地区煤、铁、钾盐、铝土矿和水力资源较为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关,而巴黎、里昂等城市虽无资源,但是重要的消费区,并有熟练劳动力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发展成拥有多种工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工业

工业部门齐全,以机械、冶金、化工、电子电器为主,纺织、服装、化妆品和食品等部门也很著名。1982年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7%;工业产品的1/4供出口,占出口总值的4/5左右。

机械工业为重要的工业部门。汽车工业发展迅速,1982年产汽车308.6万辆,居世界第四位,有一半供出口,雷诺、普吉奥-雪铁龙-克莱斯勒二大汽车公司均分布在巴黎附近,并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分厂。飞机制造业的生产水平高,有大量出口,以巴黎、图卢兹为重要中心。造船工业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和发展起来的,现为世界重要的造船国之一,生产大型油轮和专用船,也制造战舰,大西洋岸的圣纳泽尔-南特为最重要的生产区,其他沿海港市也有造船、修船厂,马赛是较大的修船中心。电气和电子工业发展迅速,1981年就业人数达46.6万,产品主要供出口,巴黎是电子工业最集中的地方。宇航工业仅次于美、苏,居世界第三位。

冶金工业中,钢铁工业水平较高,1983年钢产量1760万吨,居世界第七位,是世界主要钢铁出口国之一。法国钢铁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原为世界最主要的生产国之一,后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又发展,除洛林、北部和中央高原周围原有生产基地外,60~70年代新建了敦刻尔克和福斯临海钢铁联合企业,构成法国钢铁工业的支柱。钢铁工业的原、燃料除铁矿石可部分自给外,焦炭、煤等需依靠进口。特殊钢在钢产量中占有较大比重。有色金属冶炼以炼铝业最重要(法国拥有丰富的铝土矿藏和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阿尔卑斯山地南部河谷地区和东比利牛斯山谷地。

化学工业也是法国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以石油化工为中心,利用进口原油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化肥等;利用本国资源,特别是钾盐、磷、铁矿石、食盐等发展酸、碱等基本化学工业。前者以马赛、福斯、勒阿弗尔为主要基地,巴黎、里昂、南锡等是多种化学工业中心。

纺织工业发展较早,也是法国轻工业中最主要的部门,但近年出现衰退。主要分布在北部、塞纳河下游、里昂、巴黎等地。食品工业以酿酒和甜菜制糖、乳品工业为主,是世界葡萄酒、奶油主要出口国之一。

工业发展的动力资源短缺,石油、煤主要靠进口,但天然气、水力资源尚丰富,电力工业中过去以火电为主,近年核电已占优势。1981年火电占总发电量的34.1%以上。除在燃料地(如北部、洛林)和耗电区建电厂外,还利用进口燃料在炼油厂附近、沿海港口和大河沿岸建厂。1981年水电占总发电量的25.7%,主要分布在大河谷地(罗讷河、莱茵河、迪朗斯河)和湿润山区。1981年核电提供总发电量的40.2%,除利用本国铀矿资源外,还从非洲进口铀矿石。核电站在卢瓦尔谷地、布列塔尼比较集中,全国有核电站10余座。

农业

与其他主要发达资本国家相比,农业在经济中所占地位相对较重要。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1982),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8%(1981),农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7%(1980)。目前全国60%的土地用于农业,其中一半以上为耕地。20世纪50年代起,农业迅速发展,70年代以来生产基本稳定,是世界主要的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1982年产谷物4864万吨,居世界前列,肉类、葡萄、苹果、甜菜等产量在世界上也有重要地位。

农业生产的集中趋势较明显,农场平均规模不断扩大。据1979—1980年度农业普查,全国有农场126.2万个,平均规模在25公顷以上;70年代以来,10公顷以下的农场数进一步减少,35公顷以上的农场数逐年增加。大农场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西部沿海和中央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以小农场占较大优势。

农业结构具有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的特点。畜牧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较快,产值超过种植业,80年代初畜牧业和种植业的产值比重大致保持在55%和45%左右。 全国草地和牧场占农业用地的2/5以上,此外还有大量的谷物用作饲料。诺曼底、布列塔尼和中央高原是畜牧业最集中的地区。养牛业最重要,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中央高原,猪的饲养以布列塔尼最集中,全国各地农场均有分散饲养。养羊业以土地贫瘠的山区为主。养禽业较普遍,鹅肝是有名的出口品。

种植业中,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麦为主,燕麦、黑麦、水稻也有种植。小麦主要产于巴黎盆地及加龙河流域,1983年产量243.79万吨。自推广杂交品种后,玉米产地已从西南地区大大向北扩展,1983年产999.2万吨,大部用作饲料。经济作物种类繁多,甜菜、油菜、烟草等较重要。甜菜产量居世界第二位(1980),主产于北部和西北部,多用于制糖。饲用甜菜面积也很大。油菜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有扩大。法国是西欧重要的烟草生产国之一,莱茵河谷地和阿基坦地区是主要产地。园艺业发达,尤以葡萄等水果、蔬菜种植模规较大。葡萄种植以地中海沿岸、加龙河下游、卢瓦尔河谷地和巴黎盆地东部最集中。葡萄多用于酿酒,法国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享有盛名。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盛产苹果。地中海沿岸还有油橄榄、柑橘等亚热带水果作物、 花卉及早熟蔬菜。(见彩图)

法国海岸线长约3000公里。沿海渔业以大西洋岸的北段较重要,以产鲱鱼、马鲛鱼、沙丁鱼、金枪鱼等为主。1982年海上捕鱼量42.7万吨。

森林覆盖率为26.4%(1983)。但自然林很少。以滨海松为主的朗德林区是全国较大的林地。其他地区,有的已因畜牧业发展而改作牧场,有的为防止土壤流失和发展旅游事业,受到较好的保护,并营造了许多人工林。

交通运输业

法国交通运输以陆上交通为主,但水、空运输也较发达。1982年全国货运中,公路占46.5%,铁路占34.2%,管道占13.8%,内河占 5.5%。公路总长78.2万公里(1982),其中绝大部分为铺面公路,高速公路达5289公里(1981),巴黎是较大的公路运输枢纽。铁路总长7.3万公里,从60年代以来,营业里程明显缩短,1982年末为34599公里,但铁路电气化程度有很大提高;线路布局也以巴黎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航空运输相当发达,法国航空公司占有大部分的业务,巴黎是全国的空运中心,有航线通世界各主要国家。内河航道总长86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为运河,1/4的河道只通250吨以下船只,可通3000吨以上船队的河道约1500公里。以建材、石油制品和农产品运输为主。重要的航道有莱茵河、罗讷河、塞纳河、卢瓦尔河、加龙河、北运河、马恩-索恩运河、马恩-莱茵运河等,对沟通东西、南北间的交通有重要意义。主要港口年吞吐量约3亿吨,以原油、煤、矿石、农产品的运量较大。全国9/10的货运量由马赛、勒阿弗尔、敦刻尔克、鲁昂、南特-圣纳泽尔和波尔多等六大自治港承担。主要港口大部分为河口海港,其中马赛是全国靠前大港,以石油运输为主;勒阿弗尔是第二大港,集装箱和石油运输居全国首位。

旅游业

法国的旅游业也很兴盛。全国每年参加旅游和休假活动的人数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约有1000万人去国外旅游。每年到法国的旅游者达1500万。全国参与旅游活动的以少年和中青年比例很高;从职业看,职员、工人、农民都有,以职员比例较高。主要的旅游区,除巴黎及其邻近地区外,还有地中海东部沿岸、布列塔尼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山区是主要的夏季旅游区,北阿尔卑斯山区又是重要的冬季运动场;国家和区域自然保护区也是重要的旅游地。

地区经济差异

就全国来说, 存在着巴黎与外省、东部与西部在经济水平上的显著差异。1956年,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制订领土整治计划和合理配置生产,设立了由22个区组成的“计划经济区”。根据法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可分为下列地区:

(1)北部区(包括巴黎盆地和北部低地)。为法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塞纳河横贯巴黎盆地,河网稠密,水陆空交通体系完整,与国内其他地区和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间的联系方便。为全国最重要的集约农业区,主产小麦、甜菜,有集约的牲畜饲养业。沿海的布伦是重要的渔港。本区是法国较大的综合工业区,巴黎、鲁昂、勒阿弗尔等地的汽车、飞机、造船、炼油、化工、轻纺和化妆品工业,都具有全国意义;北部的里尔、敦刻尔克、加来是钢铁、机械、化学、纺织工业的中心;敦刻尔克是全国较大的临海钢铁基地。

(2)罗讷河谷地区(以里昂为中心的索恩-罗讷河谷地)。为仅次于北部区的重要经济区,索恩河-罗讷河南北纵贯,形成重要的通道。谷地土质肥沃,气候温暖,是小麦、甜菜产地,并有发达的葡萄、水果种植业。在水力资源基础上发展起冶金、化学工业,也是全国最重要的合成纤维和丝织业产区,机器制造业也较发达。里昂、圣艾蒂安是本区最主要的经济中心。

(3)东北区。为采矿(煤、铁、钾盐)和冶金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区,与卢森堡、比利时、联邦德国、瑞士接壤,东界莱茵河,与西欧各国的交往方便。在洛林铁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钢铁工业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纺织、化学工业也较重要。莱茵河谷平原和孚日山地农业生产较发达,种植谷物、葡萄、烟草和发展畜牧业。南锡、斯特拉斯堡是本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4)西北区。为重要的畜牧业区,受大西洋影响,气候温和湿润,牧草茂盛,养牛业特别发达,是主要的乳品和肉类供应地,猪的饲养在全国居首位。温带水果、蔬菜等园艺业也较有名。沿海是法国主要的渔区,重要渔港有瑟堡、杜瓦讷内、孔卡诺、洛里昂等。工业较落后,南特是本区较大的城市、商港和主要工业中心,有造船、冶金、炼油、食品等部门。雷恩是重要的汽车制造中心。

(5)地中海沿岸区。亚热带夏干气候,利于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特别在罗讷河以西的沿海地带,葡萄生产专门化程度高,罗讷河三角洲是蔬菜、水果、花卉等集约经营地区。东部沿海是著名的旅游区。以马赛为中心的港市区是全国较大的港区,炼油、石油化工、造船、钢铁等部门也发展较快;马赛以西的福斯是法国第二大临海钢铁基地。土伦是法国较大的军港,并有炼铝、造船等工业。科西嘉岛是一经济落后的岛区,但战略位置重要,已列入重点开发计划。

(6)西南区。为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区,主产玉米、小麦,加龙河下游盛产葡萄和葡萄酒,专门化水平较高。拉克是全国较大的天然气产地。图卢兹是航空工业中心之一。波尔多作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工业化水平正在提高,已有炼油、航空、电子等新兴工业部门,并是西南地区的主要港口。

(7)中南区和东部山区。以山地、高原地形为主,农业经营较粗放,农业中畜牧业占主要地位。在少数城市,现代化工业也有发展,如布尔日的军事工业、格勒诺布尔的电子和原子能工业。山区也是旅游要地。

参考书目P.潘什梅尔著,漆竹生等译:《法国》,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1980。(P.Pinchemel,La France,Librairie Ar nd Colin,1970.)J.Tuppen, 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France,Groom Helm,London,1983.参考文章法国出生的名人常识法国出生的体育名人常识法国出生的名人伟人常识法国梧桐的病害防治观赏园艺法国出生的影视明星常识为什么法国把7月14曰定为国庆日我国史法国梧桐的繁殖方式观赏园艺法国梧桐的养殖方法观赏园艺法国梧桐的作用用途观赏园艺法国早红堤葡萄果树园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和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法国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和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274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