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ao lei(huashi)
[外文]:algae (fossil)
地球上最古老的,而延续时代最长的化石之一。地质时期中的藻类生物,经过复杂的石化作用,整个藻体或局部构造被保留下来,它是地质时期藻类生物的遗迹。藻类化石对于生物地层学和某些沉积矿产的研究及古环境的重建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探索生命和细胞的起源,陆生植物的进化及地球早期大气圈的形成可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
现代藻类可分为10个门左右(见藻类植物)。但是藻类化石中的细胞器、原生质、色素等构造和物质极少保存,故它的分类依据与现代藻类明显不同。目前,藻类化石的分类系统比较多样,下述分类较为常见。
骨骼藻化石这类化石藻的特点是细胞壁钙化或矿化。多数化石藻的骨骼由钙质组成,少数化石藻骨骼由硅质、有机质组成。矿物组成的骨骼对藻体起支持、固定和保护作用。根据化石藻体的形态、构造、细胞和藻丝体的大小和分枝情况以及生殖窝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主要对红藻门)等特点可将以下几个门的化石分开。
红藻门常见的有珊瑚藻科、管孔藻科及裸海松藻科化石。
绿藻门常见的有松藻科及粗枝藻科化石。
轮藻门常见的为其藏卵器化石。
金藻门常见的有颗石藻科化石。
褐藻门少数属种为骨骼化石藻。
硅藻门藻细胞壁由硅质组成。
蓝藻门少数属种为骨骼化石藻。
甲藻门常见的有沟鞭藻类化石,细胞壁主要为有机质。
非骨骼藻化石藻体细胞壁由有机质组成,不具矿物物质。这些化石藻类以蓝、绿藻门为主,通常由单细胞、单细胞群体或丝体组成。这类非骨骼藻的藻体常具捕获和粘结碎屑颗粒的能力或通过新陈代谢改变介质酸碱度而促使碳酸盐沉淀,形成生物沉积构造体,如叠层石(图1)、核形石和凝块口等。
另一种常见的分类法,是将藻类化石分为钙质藻与非钙质藻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轮藻门、红藻门中的管孔藻科、裸海松藻科及珊瑚藻科;绿藻门的海松藻科和粗枝藻科,金藻门中的球石类化石以及叠层石。后者主要包括甲藻门、硅藻门、绿藻门中的绿球藻目水网藻科的化石及疑源类等。化石藻类多为水生。据现代藻类的生态环境推知,影响藻类繁殖、生长、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盐度、酸碱度、水体运动、微量元素的含量、底质及生长密度等。一般说来,营浮游生活方式的硅藻、颗石藻、沟鞭藻及部分蓝绿藻繁殖迅速,数量多,分布广,细胞个体较小。营底栖生活方式的化石藻多归属于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及蓝藻门。轮藻多生活于淡水或半咸水湖沼中。绿藻门的松藻科、粗枝藻科多在水深小于10米的砂底生活,呈直立状生长。红藻门的珊瑚藻类多生长在硬底的水中。这类底栖的化石藻类对石灰岩和生物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最早的属于蓝绿藻的化石距今约有35亿年历史。大约 14亿年前,绿藻门中有细胞核的某些属种化石出现。此后相继衍生出其他门类。主要的藻类化石的地史分布如图所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娴恩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藻类(化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娴恩;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