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自然铜

药材名称:自然铜

名称出处:《雷公炮炙论》

概况

异名:石髓铅(《雷公炮炙论》)。

基源:自然铜为硫化物类黄铜矿族的矿物。现今正品自然铜一般指黄铁矿。褐铁矿有少数省区亦作为自然铜供药用。

原矿物:黄铁矿Pyrite主含硫化铁(FeS2)。褐铁矿主含含水 铁。

历史:自然铜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原名石髓铅。雷曰:“石髓铅,即自然铜也。”马志释名;“其色青黄如铜,不从矿炼,故号自然铜。”指的是天然产的矿物。苏颂曰:“有如不冶而成者,形大小不定,皆出铜坑中,击之易碎,有黄赤,有青黑,炼之仍成铜也。”李时珍引用《宝藏论》:“自然铜生曾青、石绿穴中,状如寒林草根……。”从以上所述的产状和颜色来看,都与黄铜矿符合。在氧化带,黄铜矿易氧化、分解、而转变为易溶于水的硫酸铜,后者与含碳酸的水溶液作用,可形成孔雀石、蓝铜矿。苏颂又曰:“今市多以垢石为自然铜,烧之成青焰如硫黄者是也。此亦有二、三种:一种有壳如禹余粮,击破其中光明如鉴,色黄类鍮石也。一种青黄而有墙壁,成文如束针。……烧之皆成烟焰,顷刻都尽。今医家多误以此为自然铜。”李时珍曰:“今俗中所用自然铜,皆非也。”黄铁矿烧热时生硫,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呈青色火焰,显然均指黄铁矿,前一种是结核黄铁矿,后一种似是立方体状,面上有横纹。综述考证,古代自然铜正品主要是黄铜矿(CuFeS2)。但从宋朝开始就把黄铁矿作为自然铜使用了,一直延用至今。由于临床接骨效用显著,《我国药典1963年版》开始,历版收载的自然铜,基源均为黄铁矿。

形态:黄铁矿晶体常呈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及聚合体。药用的主为立方体,于其晶面上常见到晶面条纹,此条纹在两相邻晶面上相互垂直。浅黄铜色,条痕棕黑色或微绿黑色。金属光泽。硬度6~6.5。性脆,断面参差状。密度5g/cm3。

产状:黄铁矿是分布最广的硫化物,形成于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下。黄铁矿含量较大的矿床是产于火山岩系中的含铜黄铁矿层,矿石中黄铁矿是最主要的矿物成分,含量可达70%~90%,其次为黄铜矿,并有少量锌矿等其它硫化物。外生成因的黄铁矿见于沉积岩、沉积矿石和煤层中,往往成结核状和团块状。黄铁矿易于分解而形成各种铁的硫酸盐和氢氧化物。铁的硫酸盐中以黄钾铁矾为最常见;铁的氢氧化物则为褐铁矿、后者有时按黄铁矿形成假象。

产地 主产于辽宁、河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

褐铁矿与黄铜矿主要不同为:褐铁矿主要由黄铁矿经风化作用转变而成。暗褐色,条痕黄褐色。无金属光泽,易砸碎。硬度与密度均较低。

生药

采集:全年皆可生产,在矿区检取,除去杂石。药材主产于四川、广东、江苏、云南。

鉴别:本品呈多方块形,直径2~25cm;表面亮黄颜色,有金属光泽,有的表面显棕褐色(系氧化成氧化铁所致),无金属光泽,具棕黑色或墨绿色细条纹及砂眼,立方体相邻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体重,质坚硬或稍脆,易砸碎,硬度6~6.5,比重4.9~5.2,条痕色棕黑色或黑绿色,断口呈条差状,有时呈贝壳状,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或棕褐色,可见银白色亮星。无臭,无味。以块整齐、色黄而光亮、断面有金属光泽者为佳。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砸成小块,置无烟炉火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暗红,醋淬至表面呈黑褐色,光泽消失并酥松。每自然铜100kg,用醋30kg。现代研究表明,用马福炉以400℃,煅烧自然铜4小时较佳。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二硫化铁(FeS2),其中含Fe 46.6%、S 53.4%[1],有的还含Cu[2]Ni、As、Sb等杂质[1]。

参考文献

[1] 中药志,第4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237。[2] 中草药学,江西药科学校,1971:1083。

药性

性味:辛,平。 ①《日华子本草》:“凉。” ②《开宝本草》:“辛,平。” ③《医林纂要》:“辛、苦,平。”

归经:入肝经。 《玉楸药解》:“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功效:散瘀止痛,接骨续筋。

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血瘀疼痛。 ①《日华子本草》:“排脓,消瘀血,续筋骨,治产后血邪,安心,止惊悸。以酒磨服。” ②《开宝本草》:“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 ③《玉楸药解》:“破血消瘿,疗风湿瘫痪之属,收湿之力,与无名异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多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多服;阴虚火旺、血虚无瘀者忌服。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乳香、没药、虫,治跌扑损伤,筋骨折断,瘀滞肿痛。 ②配骨碎补、红花、当归、土鳖虫,治跌打损伤,骨折。 ③配骨粉、土鳖虫、乳香、没药、桂枝,治筋伤骨折,瘀血作痛。

方选和验方: ①自然铜散(《世医得效方》)治跌仆折骨损断:自然铜(火煅、米醋淬7次)、乳香、没药、苏木、降香、松节、川乌(去皮尖)各30g,地龙(去土、清油炒)、生龙骨各15g,血竭9g,蝼蛄(油浸,焙)10个。上为末,每服15g,病在上食后无灰酒送下,病在下空腹无灰酒送下。 ②自然铜散(《杨氏家藏方》)治头风疼痛至甚:黄柏(厚者)15g,自然铜15g,细辛(去叶、土)0.3g,胡椒49粒。上件生为细末,每遇头痛头风发时,先含水1口,后用药0.4g,搐鼻中,左疼左搐,右疼右搐,搐罢吐去水,口咬箸头,沥涎出为度。 ③自然铜散(《张氏医通》)治跌扑骨断:自然铜《煅红,醋淬7次,放湿土上月余后用)、乳香、当归身、羌活各等份。上为粗末,每服6g,酒调下,日2次;骨伤用骨碎补15g,酒浸捣绞,取汁冲服。 ④自然铜散(《圣济总录》)治一切恶疮及火烧汤烫:自然铜、密陀僧各30g(并煅研),甘草、黄柏各60g(并为末)。上4味一并研细,收密器中,水调涂或干敷。 ⑤驳骨丸(《外伤科学》广州中药学院)治跌打损伤,骨折:自然铜30g,乳香、没药各15g土鳖虫各9g。上为细末,每服1.5~3g,开水或温酒冲服,每日1~2次。 ⑥《山西中草药》:“治闪腰岔气,腰疼:煅自然铜、土鳖虫各30g。研末每服1.5g,开水送下,日服2次。” ⑦《本草衍义》:“治打扑伤:自然铜(研极细,水飞过)、当归、没药各1.5g。以酒调频服,仍以手摩痛处。”

单方应用:①《仁斋直指方》:“治颈下气瘿:自然铜贮水瓮中,逐日饮食,皆用此水,其瘿自消,或火烧烟气,久久吸之亦可。” ②《卫生简易方》:“治心气刺痛:自然铜火煅醋淬9次,研末,醋调0.4g服。”

医药家论述

①朱震亨《本草衍义补遗》:“自然铜,世以为接骨之药,然此等方尽多。大抵骨折在补气、补血、补胃,而铜非煅不可用。若新出火者,其火毒、金毒相扇,挟热毒香药,虽有接骨之功,燥散之祸,甚于刀剑,戒之。” ②李时珍《纲目》:“自然铜接骨之功,与铜屑同,不可诬也。但接骨之后,不可常服,即便理气活血可尔。” ③缪希雍《本草经疏》:“自然铜乃入血行血,续筋接骨之药也。凡折伤则血瘀而作痛,辛能散瘀滞之血,破积聚之气,则痛止而伤自和也。”

参考文章自然铜Copper地球科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景天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自然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景天;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183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