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umeidai
[外文]:coal-rich zone
聚煤盆地中含煤相对富集的部位。其范围可根据煤层厚度等值线的轮廓圈定,富煤带内部煤的聚积并不是均一的,常有一个以上的聚煤中心。与聚煤盆地的总面积相比较,富煤带在聚煤盆地中所占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却可能占有盆地内煤储量的大部分。例如,辽宁省早白垩世铁法盆地的富煤带,其面积仅占盆地总面积的1/20左右,而储量却占盆地总储量的1/2以上;我国南方二叠纪的主要富煤带在贵州省西部和云南省东部的部分地区,其主要部分为六盘水煤田,煤储量却超过南方12省其他地区二叠纪煤储量的总和。因此,在沉积盆地中圈定和预测富煤带具有重大经济意义。
富煤带形成于沉积盆地中有利的古地理环境与古构造条件的叠加部位。富煤带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1)海成湖泊的三角洲,大的富煤带皆形成于废弃的三角洲平原上;
(2)冲积平原,特别是曲流河两侧的泛滥平原,当河流决口或改道后,原河道旁侧的泛滥平原可形成面积广大而稳定的沼泽化地区;
(3)有障壁沙坝保护的滨海平原;
(4)扇前洼地;
(5)浅水湖盆沼泽化区等。此外,还需要具备有利的、能保证造成成煤植物繁茂生长的古气候条件和古构造条件。
适当的沉降速度,即当泥炭的堆积速度与基底沉降速度长期保持平衡的条件下,才有利于原煤层的形成。统计分析表明,富煤带的范围与盆地中适当的地层厚度范围相吻合。地层厚度过大(即沉积过快)与地层厚度过薄(即沉降过慢)的地区,均不利于富煤带的形成。
富煤带的分布受控于聚煤盆地中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单元的分布格局。同一聚煤盆地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富煤带,如狭长的地堑式断陷中富煤带呈串珠状或雁列状分布于扇间洪泛洼地中,而每个富煤带又与一定的低一级别古构造有关。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富煤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