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国子监介绍和历史沿革

国子监(guózǐjiàn),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和教育行政的较高学府。晋武帝司马炎创立国子派,隋炀帝改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国子学、太学及其下属四所。元初成立国子监,属集贤园,隶属国子学。
此外,还建立了蒙古国子学和回会国子学,又称国子鉴,以示区别于汉族和南方人。明清时期,国子监具有国民教育管理机构和一流学府的双重性质。明国子监王朝规模庞大,分为南北两监,分别设在南京和北京。南涧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规模尤为繁盛。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在北京设立朝廷,组成冀酒、四野、建成、典书等成员。清代沿袭明制,国子监掌管全国各类官学(除宗学等),并设一员督学;吉九曼和汉族成员;斯耶曼、蒙古、汉族。此外,还有导师、博士、书籍和经典等学术官员。
古时候,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被称为“建生”。国子监不仅接收全国各族学生,还接收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各族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历史沿革
汉魏晋时期
汉朝时,国家较高学府称为“太学”,汉武帝设立“太学”,继承较高学府传授儒家经典的职能。
永安元年(258年),东吴景帝孙修创立汉学,建立太学博士制度,创立五经博士,这就是建业太学的由来。西晋汉武帝咸宁四年(278年),始建国子学。这是国子学和太学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开端。 《晋书·二十四卷·正记》记载:“咸宁四年(278年),武帝始创国子学堂,设国子祭酒,医师各一名,助师十五人教学生。
凡医者皆取清净者,明码义者。 “国子派仅限于五年级以上的贵族子弟。然而,国子派在西晋时期并不兴盛,尤其是在西晋末期之后,风靡一时,落伍了。
金武帝司马炎一统天下后,建业太学就废了。晋武帝死后,中原“八王之乱”,王道、谢安为首的大家族于307年包围了西晋王室郎谢司马睿,匆匆南下至建邺(今南京),史称“永嘉”。南都”,在安江左侧建立东晋,在吉隆山脚下建立建康太学。
西晋末年(313年),因晋闵帝名司马晔,为避忌名,建邺县改称建康县。后来宋、齐、梁、陈在建康创立了建康太学。
刘宋年间,元嘉十五年(438年),宋文帝召雷慈宗在京城(今南京),命在鸡陇山开设国子学堂,召集百位教授。刘宋末年,祖冲之回到建康,担任公宗之祖。
祖冲之在机械制造研究、罗盘改造、千里舟、水磨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开创了我国南朝机械工程专业的先河。祖冲之计算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简化为3.1415926,成为当时世界上较先进的结果。
北齐改国子派为“国子庙”。隋平陈后,江南推行地方势力的政策,六朝宫殿和园林被毁。大火漫天,烧毁了数千公里。建康城被彻底摧毁,建康太学被关闭。
隋唐时期
隋开皇初年,定国子庙统管国子学、太学、司门学、书法算术。开皇十三年(593年),国子庙不再隶属于太昌,成为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更名为国子学。
大业三年(607年),改名国子监,狱中有专人专管教育。 , 数学。每所官方学校都有博士、助教和学生的名额。
据《隋书·百官知下》: 博士:“国子、太学四门五人,书、数各二”,助教:“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书,各两人”,学生:“一百四十个农村人……”。国子学与太学并存,是一所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经典学派。
唐朝继承隋制,唐武德元年(618年)开办国子学堂,学生300人,全是贵族子弟,教师24人。贞观元年(627年),唐改称国子学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监狱里有一个人是高等教育的CEO。必须有一个校长和一个校长,他们负责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生身份等具体问题。
唐代国子监数次更名,改名四城关、承军监,神龙元年(705年)恢复名。据《旧唐书·高宗书》记载:“六学皆属国子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国子监介绍和历史沿革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11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