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正电子湮没

[拼音]:zhengdianzi yanmo

[外文]:positron annihilation

正电子与电子相遇后一起消失而放出光子的过程。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它的质量和电荷量与电子相同,但电荷符号相反。1929年P.A.M.狄喇克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1932年C.D.安德森用云室研究宇宙射线时发现了正电子。我国物理学家赵忠尧在此之前(1929~1930)曾观测到重元素对硬γ射线有反常的吸收,并伴随放出能量大约为5.50×105电子伏的光子,后来被证实为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随后正电子的湮没辐射。

正电子湮没主要有三种方式:自由湮没、生成电子偶素后湮没、参与化学反应。自由湮没是指正电子慢化后以自由态与电子发生湮没,在彼此相反的方向放出2个5.11×105电子伏的光子,有1/372的几率放出 3个光子,极小的几率放出1个或4个光子。根据狄喇克推导的二光子湮没截面的非相对论极限,得出二光子湮没率,re是电子的经典半径,c是光速,ne是正电子所在处的电子密度。vλ的倒数是正电子的湮没寿命τ,它由正电子所在处的电子密度决定,这就是利用正电子湮没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主要依据。

湮没放出的两个光子之间的夹角取决于与正电子发生湮没的电子的动量,,θ是两个光子之间夹角与180°的偏离角度,pz是与探测器垂直方向上电子动量的分量,me是电子质量。根据湮没光子的角分布可以研究电子的动量分布和测定金属的费密能。

研究正电子湮没的另一种实验方法是测量湮没光子能量的多普勒加宽△Eγ。△Eγ与电子的质量me和能量E之间的关系是。

参考书目P.Hautojrvi,ed.,Positron in Solids, Springer-Verlag,Berlin,1979.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智志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正电子湮没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智志;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0822.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