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比较心理学

[拼音]:bijiao xinlixue

[外文]:comparative psychology

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它对哲学认识论具有重要意义,列宁曾把动物智力发展的历史列入“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99页)。比较心理学的研究还能为生产实践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动物行为进化方面的基础科学知识。

对象和方法

比较心理学以不同进化阶梯上的动物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侧重于不同种动物行为的比较分析,而且这种比较在原则上并不把人排除在外,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了解人类本身及其在自然界的地位。比较心理学和动物心理学都以动物行为为研究对象,因此有的西方心理学家把二者视为同一概念,并替换使用。习性学也从进化和比较的观点研究动物行为,但它侧重研究在自然环境中动物的行为。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和习性学在西方文献中有时通称为动物行为研究。

比较心理学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来搜集研究材料,这就是野外方法和实验室方法。野外方法是在动物自然栖息地对动物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在这种情况下,观察者可以对动物的整个行为及其功能进行描述,但是不便控制行为发生的一般条件。实验室方法克服了野外方法不能控制条件的缺点,它是野外方法的一个极好的补充。实验室方法可以重复引起研究对象的特定行为,可以精确地研究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也可以对决定行为种类的遗传机制作单独的分析。另外,只有在实验室条件下才能严格区分行为的习得特征和非习得特征。但在实验室里,要了解自然环境中动物的行为则受到严重的限制。

简史

比较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有两种形式的创造物,把有理性有灵魂的人和没有灵魂而只有本能的牲畜区别开来。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早期的进化论者,他在《动物历史》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然等级表,把动物的种按照智力的顺序加以排列,人类位于顶峰。他给行为的比较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1864年法国生理学家M.-J.-P.弗卢朗发表了第一本名为《比较心理学》的书,这也是把比较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学科来探索的第一次尝试。但是只有C.达尔文的进化论才给比较心理学的发展以巨大的动力。随着进化论的发展,动物行为的比较研究的重要性也变得更为明显了。1872年达尔文发表了《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他在书中从系统发生的观点对动物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出不同种的动物在行为模式上的相似性,也就是说,高等动物的行为成分和功能特征也能在较低等动物身上找到。学习过程在人和大鼠身上是基本相同的,人的情绪反应也会在人以下动物身上表现为原型的形式。所以不同种属动物的结构和行为在量上会不同而在质上是相同的。这一论断使许多研究者在达尔文以后去寻找系统发生上等级不同的动物之间在心理或智力上的连续性。以G.J.罗马尼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采用轶事叙述法来搜集有关材料。1882年罗马尼斯出版《动物智慧》一书,其中有许多材料是不可靠的,解释又多是拟人论的,因而引起许多科学家的反对。1894年英国博物学家L.摩根在他的《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中提出了解释动物行为的节约原则,用以反对轶事法,这就是有名的摩根法规。它认为,如果一种动作可以解释为在心理等级上较低的心理功能运用的结果,我们就决不可把它解释为一种高级心理功能的结果。这一法规对后来的行为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以后的研究开始注重有控制的系统观察和客观的量的分析。因此可以说,比较研究的现代实验时期是从摩根对轶事法的批评开始的。

19世纪末,生物学家J.勒布提出的向性理论把摩根的思想推向了极端。这一理论认为,可以根据趋向或避开 的简单物理化学反应来解释动物行为。关于向性的概念至今还在“遗传和行为”的研究中加以广泛应用,但也遭到像H.S.詹宁斯等人的反对。詹宁斯指出,即使像纤毛虫一类的单细胞动物的行为也不是用外界 因素就能完全解释清楚的。他发现个体的内在因素和以往的经验在决定其反应行为中也是起作用的。19世纪末心理学家也开始了与智力进化有关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在哺乳动物身上研究迷津学习、问题解决和其他学习现象。E.L.桑代克等人所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变成了标准的实验室程序。这样的研究特别是尝试错误学习和效果律的提出都对以后心理学的各个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稍后,И.Π.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和J.B.华生的行为主义学派的建立给比较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范例。但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为止,N.E.米勒和J.H.马瑟曼等人关于情绪和动机过程的研究以及其他学者关于遗传和行为的某些研究在比较心理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20世纪中期是比较心理学迅速发展的时期。它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突出的方面:

(1)B.F.斯金纳对大鼠和鸽子的条件作用现象作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的概念。他的工作不仅对比较心理学而且对教育、心理治疗、药物学和生理学等实际领域都有影响。

(2)在行为研究中,发展观点的意义受到极大重视。T.C.施奈尔拉及其同事用发展现象而不是用本能机制来解释蚂蚁、鱼、斑鸠、老鼠、大鼠和猫的行为,强调了经验和有机体水平的作用。H.哈洛对恒河猴的研究,证明了剥夺社会经验对后来社会化的影响(见早期经验)。D.O.赫布研究行为的组织时也强调了发展经验的重要性。M.R.罗森茨韦格和D.克列奇探索了经验对大鼠神经化学和行为水平的作用。E.J.吉布森、R.D.沃克和R.赫尔德则研究了经验对知觉作用。这些研究对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3)随着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遗传和行为”重新进行了研究,小鼠自交品系的利用和传统地使用果蝇使这两个种成为科研中的选择的种。

(4)灵长目行为学得到了发展,科学家们对灵长目行为进行了野外的和实验室的研究。W.克勒和哈洛等人对灵长目的学习和问题解决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证明它们在行为改变和可塑性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B.T.加德纳、D.普雷马克和D.M.朗博相继对黑猩猩的语言问题进行了引人注目的研究,但对他们的研究结果至今还有不少争论。

70年代中期以后,比较心理学在西方尤其在美国受到来自社会生物学等方面的强烈冲击,加上自身的种种原因,致使比较心理学作为一个专业学科的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

我国心理学家早期曾以不同发展水平的有机体心理特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鸡胚胎的行为的发生、小猫行为的发展和新生儿感觉的发展等。50年代研究过狗的条件反射和图形辨别学习,60年代初期曾对多种灵长目动物的行为进行过研究,70年代末对文昌鱼的光反应和金丝猴的视觉辨别行为的特点进行过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比较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动物的行为进行描述、分析和分类,并详细地比较不同种动物的行为的生物学特征,确定和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描述动物行为应该尽可能做到客观、忠实,这是比较心理学家应该尽到的责任。他们只要有可能,就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如电影、录像和其他现代先进技术)来记录行为。即使如此,观察者仍然可以根据事先抱有的参照系去理解和描述行为。比较心理学的另一项任务是在种内和种间阐明行为的根源并追踪其发展。行为在种内的发展是指行为的个体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个体经验对行为发展的影响;行为在种间的发展是指行为的系统发展,也就是行为从一个发展水平到另一个发展水平的演化。研究行为的这两项任务是互相关联着的,只有完成这两项任务,比较心理学家才能总结和发展关于动物行为的一般理论,才能阐明和预见专门的事件和关系。

根据上述任务,现代比较心理学的研究课题有以下5个方面。

(1)行为模式的研究:这类研究侧重于行为模式的功能方面,也就是探索该模式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作用。比较心理学家为了研究上的方便,把动物行为分成社会行为和非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包括群集关系、性关系、首领-随从关系、统治-服从关系、照料-依赖关系和互相照料关系等等;非社会行为包括睡眠、探究行为、游戏、定向行为、摄食和猎食行为、寻找隐蔽所和贮藏食物,以及排便和生殖行为等等。有时非社会行为也被认为是社会行为,所以这种区分不是绝对的。

(2)行为的个体发生的研究:即考察影响个体行为发展的诸因素。因为正是有机体的遗传因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才使行为得以产生,所以在研究行为起源时,既要强调遗传决定因素,也要强调环境影响因素。有机体行为之间的差异的原因是可以在本身的环境史、基因型或二者之中找到的,而且学习的成分又是整个行为模式中的一个必要的成分。因此研究有机体遗传和经验的相互作用及产生行为的途径,长期以来吸引着许多学科的科学家。

(3)行为机制的研究: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知觉系统和有关的生理系统的活动。另一方面,这些系统的发展又是随行为的反馈作用而改变的。行为与生理系统之间的这种交互作用,就是比较心理学家需要探索的关于行为机制的重要领域。研究神经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可以为了解不同种动物行为的能力和局限性提供一个基础。比较心理学对激素与行为,尤其是与生殖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已取得特别迅速的进展。另外,知觉系统同样也是行为机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4)动物学习的研究:这是比较心理学研究得最为广泛的一个方面。一切适于实验室条件的动物种类几乎都进行过学习实验,并形成多种关于学习的理论和流派。学习使个体行为获得比较持久性的改变,它对动物在个体发育中适应外界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5)行为进化历史的研究:比较心理学家希望用研究分类上不同水平的各种现存动物的行为及其系统关系的方法,能够发展出关于行为进化历史的合理的假说。

参考书目D. A. Dew ury and D.A.Rethlingshafer ,Comparative Psychology,A Modern Survey,McGraw-Hill,New York,1974.S. C. Ratner and M. R. Denny,Comparative Psychology,The Porsey Press,1964.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令欣妍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比较心理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令欣妍;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034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