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iwang
[外文]:forgetting
对于识记过的事物 ,不能再认或回忆 ,称为遗忘。不能回忆的有时还可能再认,既不能回忆又不能再认,一般称为完全遗忘。遗忘还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遗忘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长久性遗忘,即不经重新学习,永远不能回忆或再认。一类是暂时性遗忘,即一时不能回忆或再认。关于遗忘产生的原因,现在有几种学说:消退说,认为记忆痕迹由于得不到加强而逐渐减弱,最终消退或消失;吸收说,认为新识记的材料被原有的认知结构吸收,而不再作为独立的材料存在了;干扰说,认为储存的材料,由于内外因的干扰而提取不出来了等。
德国心理学家H.埃宾豪斯首先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应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识记的材料,这是为了使记忆尽量少受经验的影响。他以自己做受试者,他的一个实验的做法是,把识记材料学到恰能成诵,过了一定时间间隔,再行重学,以重学时节约的诵读时间或次数作为记忆的指标,这一实验结果如下表:(如表)
根据前表可以划成如下的保持和遗忘曲线图。
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识记后经过一小时,仅仅保持所识记材料的44%左右,经过2天后还能保持原来识记材料的28%左右,在此以后,遗忘就更缓慢下来,6天后仍能保持原来识记材料的25%左右。这一实验所得的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短时期内遗忘是迅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比率就会下降。也就是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继埃宾豪斯之后,许多人做了类似的实验,也都大体上证实了埃宾豪斯曲线的普遍性。我国心理学家陆志韦关于遗忘现象进行的实验就是一例。他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如图)
保持效果虽然因测量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各曲线的趋势都类似于埃宾豪斯曲线。
以后的研究证明。识记后遗忘的发展,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大体可归纳出如下几点:
(1)识记材料的性质。无意义的材料、结构杂乱的材料,容易遗忘。
(2)识记材料的数量。材料的数量越大,一般刚识记后遗忘也较多。所以大量的有意义材料的遗忘曲线接近于无意义材料的遗忘曲线。
(3)识记材料之间的类似程度。类似程度越大则越容易发生遗忘。
(4)识记的次数。识记时反复的次数越少则遗忘越大。
(5)识记材料所处的位置。在识记内容丰富或困难的材料时,它的开端和末尾被遗忘得较慢、较少,而中间部分就容易遗忘。
(6)识记材料和识记者的关系。识记材料离识记者的兴趣越远则遗忘得越容易。
(7)识记者的生理状态。正常的记忆是需要正常的生理机能的作用,而当有机体处于脑障碍、药物中毒、精神冲动等状态时,则极易发生遗忘。
参考书目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63。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1980。参考文章遗忘利于健康保健养生遗忘表现形式有哪些?神经与精神科什么叫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神经与精神科《被遗忘的士兵》读后感3篇400、1100字读后感作文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彬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遗忘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彬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9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