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ingjiao sepufa
[外文]:gel permeation chro tography
又称尺寸排除色谱法。为一种用溶剂作流动相,多孔填料(如多孔硅胶、多孔玻璃)或多孔交联高分子(见高分子化合物)凝胶作分离介质的液相色谱法。英文简称GPC。
简史1959年这种方法在生物化学领域得到发展和应用。由于当时使用了一些水溶性高分子凝胶作为分离介质,曾被称为凝胶过滤,主要用于水溶性高分子的分离和分析。1964年适用于有机溶剂的多孔凝胶研制成功,凝胶色谱法在高分子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高聚物的分子量和高聚物的分子量分布的一种重要测定方法。70年代,由于多孔填料的制备技术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直径为10微米或 5微米而粒度均匀的圆球形多孔填料研制成功,使色谱柱的柱效大幅度提高。例如,交联聚苯乙烯凝胶的商品色谱柱从原来每米4000理论塔片左右提高到每米40 000理论塔片,提高了十倍左右。在使用这些高效柱后,方法也被改称为高效凝胶色谱或高效尺寸排除色谱。
分离方法凝胶色谱法的分离机理有平衡排除、有限扩散以及流动分离等。在一般情况下,平衡排除机理起主要作用。根据这一机理,凝胶渗透色谱的分离作用为:当化学结构相同而聚合度不同的高分子混合物溶液注入色谱柱以后,溶液流经多孔凝胶时,试样中分子体积较大者,由于它们的体积比多孔凝胶中所有的孔都大而不能进入孔内,只能在填料颗粒间隙中流动,因而最先被淋出柱外。试样中分子体积稍小一点的,因为能扩散进入多孔凝胶中那些较大的孔,并重新扩散出来,所以要推迟一些时间才被淋出柱外。试样中分子体积小的可以出入所有的孔,被之后淋出。因此,不同分子量的组分将以不同淋出体积被淋出柱外。淋出体积(Ve)和分子量(Μ)间有lgΜ=A-BVe关系。式中A和B是与实验条件有关的参数,在同一高分子-溶剂体系和色谱柱的情况下,可以用已知分子量的标准样品来标定色谱柱,得到A和B的数值,然后在测定分子量为未知的样品时,可以按上式从淋出体积计算分子量。在凝胶色谱仪中配有两个检测器:一个是浓度检测器,通常采用示差折光计或单波长紫外光度计;另一个是分子量检测器,可以是激光小角度散射光度计、自动粘度计或淋出体积标记器。从后者的实验得到的是试样的淋出体积和浓度的色谱图。可以从标定曲线将它转换成试样的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并由此计算出试样的各种平均分子量。如在凝胶色谱仪上配备多重浓度检测器(紫外或红外分光光度计作为官能团浓度检测器)时,还可以对共聚物或共混物的组成和组成分布作出分析。
优缺点凝胶色谱法的优点:
(1)一次实验所需时间可以预先知道,因为不会超过整个色谱柱中全部溶剂流出色谱柱所需时间;
(2)整个淋洗均用单一淋洗剂,不使用梯度淋洗;
(3)试样在柱中稀释少,因而容易检测;
(4)只要试样能溶解就能测定,减少了用于试验实验条件的时间;
(5)组分的保留时间提供它们的分子尺寸信息。
此法的缺点是:
(1)要得到分离效果,试样间必须有分子尺寸的差别。分子尺寸相同的混合物(如异构体的混合物)不易分开;
(2)色谱柱的分离度比其他类型的低;
(3)峰容量小,一组具有20000理论塔片的凝胶色谱柱,按峰容量=1+0.2(理论塔片数)1/2来估计,在扩散系数相同时,理论峰容量为 30,而其他类型液相色谱法中,这个值要大得多;
(4)可能有其他保留机理起作用,引起干扰,例如,填料表面残留活性基团引起对溶质的吸附。
应用作为一个分离手段,凝胶色谱可以作为未知物液相色谱检测的第一步,因为它不需要进行实验条件的选择,只要试样能溶解,20分钟就能得到色谱图,图上可以提供试样的分子量估计值,以及试样复杂程度的信息。从凝胶色谱保留值来推算分子尺寸参数,还要做不少工作。例如求分子体积:应用已知分子体积的正烷烃作为标准物,测定其保留时间,作成标定曲线,然后将未知物的保留时间与之对比,即求得分子体积和分子量。凝胶色谱法除用于未知物的分离和分析外,也能用于工业产品的质量控制和产品的常规检测。
参考书目施良和编:《凝胶色谱法》,科学出版社,北京,1980。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奇正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凝胶色谱法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奇正;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9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