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iwu tidaizhong
[外文]:plant vicarious species
在地理分布上彼此替代,由一个共同祖先派生出来、特征相近的植物种类。它反映一个属内的各个近亲种或一个种内的各个地理小种所具有的分布区各自独立并相互替代的现象,即地理替代现象。替代种可分为地理替代种和成对替代种。近亲种(对应种、相符种)的分布区通常不直接相邻,具有这类分布区的种是地理替代种。如欧洲广布种心叶椴 (Tilia cordate)和我国东北、华北至苏联远东分布的紫椴(Tilia amurensis),就是一个地理替代种的系列。由于生存竞争,分布区可能彼此相邻,有时甚至镶嵌在一起的,则叫做成对替代种,如欧洲五针松(Pinus cembra)和偃松(Pinus pumila)。
地理替代现象是植物种系在地理隔离的影响下从共同蹦原始种系发生分化的过程。有些替代种原占有较大分布区,由于气候变化或海陆变迁产生的地理隔离,逐渐在个别相互远隔的地点上继续分化成个别的较纯的种群。分化后的种群容易固定自己的特点。这一过程依次为生理的、生态的和形态遗传的,如果其中某一环节由于气候或营养条件的变化、生活力的减弱、生存竞争的加剧等原因而消失,便会产生同一种系中各个种的地理替代现象。从发生学和进化论的观点来看,成对替代现象比地理替代现象发生更早。
地理替代现象的主要类型是空间替代现象,又分为水平替代现象和垂直替代现象。空间替代现象通常是显域替代,但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生境条件下,也会出现隐域替代。一些有季节性异形现象特征的种,会发生时间替代现象。
真替代现象之外还有假替代现象。即仿佛相似的替代种,虽然彼此也有亲缘关系,但都从不同的原生种系中起源。发生假替代现象,是由于第一种的分布区内对它的生物学特性不适宜而未被占据的部分为第二种所侵占。假替代可以有两个类型:
(1)两个种系在深入其分布区之前就是完全独立的种或地理宗(同一物种内部形态特征较不稳定、分布区不同的群体);
(2)其中一种或一宗当地起源,而另一种(宗)后来侵入。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垣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植物替代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垣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8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