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eixinxing
[外文]:nova-like variable
类似新星的爆发变星。爆发的次数比较频繁,数年爆发一次。光变幅比新星和再发新星小,周期性不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光谱特殊。
一部分类新星变星是爆发后的老新星,它们不时地爆发,抛射物质,形成气壳。例如,天鹅座P是1600年爆发的新星,近四百年来,星周形成二、三层气壳,是处在短暂的、极不稳定的演化阶段的超巨星。人马座BS是1917年爆发的新星,爆发后激变活动不止,光谱特殊。另一部分类新星变星具有共生光谱,也称为共生星,既有冷星的吸收特征,又有热星的连续发射,还有气壳的高激发发射线。已知的类新星变星虽然只有几十个,但彼此差异很大。尽管类新星具有类似新星的激变这种共性,但它们的本原可能大不相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有人划分出五个类新星次群:
(1)仙女座Z型星:由沉陷在激发态星云中的晚型巨星和热蓝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光谱特征是低温吸收线和高温发射线同时并存。前者如TiO、CaⅠ、CaⅡ,后者如HeⅡ,OⅢ以及元素的更高次电离谱线。这种星具有半周期性的爆发,变幅可达3个星等。绝对星等约为-3~-4。集聚在银道面附近,没有向银心聚集的趋势,可能属老年盘星族。已经发现20多对。
(2)剑鱼座S型星:光变极不规则的高光度星。光谱型为Bpeq~Fpeq,是银河系中最亮的星中的一部分。已经发现约10颗。
(3)仙后座γ 型星:光变不规则的气壳星。光谱型为BeⅢ~BeV。通常是快速自转星,光变往往与赤道带的气壳抛射过程有关。已经发现40多颗。
(4)鲸鱼座ZZ型星:短周期光变的白矮星,可能是老新星,有以分钟计的快速变光,通常有几个光变周期迭加在光变曲线上。仅发现数颗。
(5)武仙座AM型星:强磁性白矮星和红矮星组成的密近双星系统,有气盘和强X射线辐射。光谱特征是H、He发射线迭加在蓝连续区上。已发现约10对。此外,不同学者对类新星还有不同的定义和划分方法。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类新星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