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延胡索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异名:延胡(《雷公炮炙论》),玄胡索(《济生方》),元胡索(《药品化义》),元胡(《中药志》)。
基源:为紫堇科紫堇属植物延胡索部分种类的干燥块茎。
原植物:正品延胡索一般指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 Bess.f.yanhusuo Y.H.Chou et C.C.Hsu)。齿瓣延胡索Corydalis remota Fisch.et Maxim.(Corydalis turtschaninovi Bess.),又名兰雀花、兰花菜(《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东北元胡(东北),土元胡(山东)和东北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 Cham.et Schltd.(Corydalis ambigua Cham.et Schltd.var.amurensis Maxim.;Corydalis ambigua Cham.et Schltd.f.rotundiloba(Maxim.)Kitag.)在东北部分地区药用。
历史:延胡索《本草拾遗》始载,后历代本草均有收录。《纲目》释名曰:“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改为延也”。书中并转引《本草拾遗》载:“延胡索生于(今河北承德地区),从安东道(今朝阳、锦州地区)来,根如半夏,色黄”。《纲目》亦载:“今二茅山西上龙洞种之,每年寒露后栽,立春后生苗,叶如竹叶样,三月长三寸高,根丛生如竽卵样,立夏掘起”。明刘若金著《本草》述中云:“今茅山上龙洞、仁和(今杭州)、苋桥亦种之,每年寒露后栽种,立春后生苗,高三四寸,延蔓布地,叶必三之,宛如竹叶,片片成个,细小嫩绿,边色微红,作花黄颜色,亦有紫色者,根丛生,状如半夏,但黄颜色耳,立夏掘起……”。根据上述植物特征、生态、产地以及《纲目》及《植物名实图考》附图考证,延胡索实际包括了延胡索,齿瓣延胡索及东北延胡索等数种植物。
形态:延胡索为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植株无毛。具块茎,球形或扁圆球状,直径0.5~2.5cm,内为黄颜色;地上茎纤细,稍肉质,易断。叶片二回三出全裂,末回裂片披针形或狭卵形,边缘有时带微红色。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有花3~8朵,排列稀疏;苞片阔披针形,全缘或下部的有2~3齿或3~5裂;花横生于纤细的小花梗上,萼片2,早落;花瓣4,红紫色,2轮,外轮上部1片较大,长1.5~2cm,顶端微凹,尾部延伸成圆筒形长距,长1~1.2cm;雄蕊6,花丝连合成2束;子房扁柱形,柱头蝶状。蒴果线形。花期4月,果期5~6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2页.图1754)
生境与分布:生于沿溪两岸或山脚的近中性或微酸性粉质壤土、沙质壤土或沙土上。主产浙江及江苏南通,均系栽培。河北、安徽、山东、河南亦有引种栽培。
齿瓣延胡索与延胡索的主要区别是块茎球状,直径1~3cm,内为黄颜色或鲜黄颜色。总状花序密集,有花20~30余朵;苞片半圆形,顶端栉齿状半裂或深裂;花蓝色或蓝紫色,花瓣4,2轮,外轮上瓣较大,瓣片边缘具微波状牙齿。花期4~5月,果期5~6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3页.图1756)生于杂木林下、林缘、河漫滩及沟边,分布于我国东北及河北北部、内蒙古、甘肃、山东。原苏联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东北延胡索与上述二种的主要区别是块茎直径8~15mm,内为白色或淡黄颜色,富含淀粉。叶二回三出全裂,末回裂片长椭圆形或倒卵形,有时分裂,长1~3cm,顶端钝圆或浅裂。总状花序有花数朵至十余朵,疏散排列,苞片披针形或椭圆形,多数全缘或下部的稍呈栉齿状分裂;花梗偏于一侧;萼片不明显;花瓣4,蓝色至蓝紫色,上瓣顶端反曲,微凹,距粗,较直。蒴果线形,长1.8~2.5cm,宽2~3mm,干后缢缩,略呈念珠状。花期4-5,果期4~6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3页.图1755)生于山地林下、林边或沟阴处。分布于我国东北。原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栽培: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忌水涝。以排水良好,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宜,忌连作。用块茎繁殖,收挖时选芽多、无病虫害、质地坚实的块茎,在室内摊放数天,即可贮藏。于室内通风而阴凉的泥地,先铺上一层干的黄泥或细砂,然后放一层块茎,再盖~层泥砂,或用竹箩贮藏。9月下旬~10上旬播种,为了预防病害,播种前用1 1100的波尔多液浸种10~30分钟,以清水冲洗,稍晾干后,按行株距各20×10cm开沟排种,芽向上,覆土3~5cm,每亩用种量25~30kg。播后,畦面再上盖厩肥或堆肥。早春幼苗出土时及开花后,应各施追肥1次,可用人畜粪水或1%硫酸铵液追施。随时清除杂草,注意排灌。病害有霜霉病,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并在病穴中撒上石灰,且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喷雾防治;菌核病,用5%氯 粉剂喷施。
采集:栽培延胡索在5~6月间植株完全枯萎5~7天后秋挖,浙江地区以5月中旬收获为最适宜。采挖后分别装在竹萝里,洗净泥土,放入开水中略煮3~6分钟至块茎内部中心有芝麻样小白点时为度,立即捞起晒干。野生者一般在植物生长末期或花期采挖,过迟则难于寻找。延胡索主产于浙江东阳、磐安、永康一带,现今湖北、湖南、江苏有大面积栽培。以东阳、磐安种植面积大,产量多。齿瓣延胡索主产于东北及河北北部,有些地区已进行引种栽培。东北延胡索主产于辽宁,
鉴别
性状:延胡索块茎多呈不规则扁球形,有的呈倒圆锥形,主块茎直径5~18mm;表面灰黄颜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网状细皱纹,底部微凹处为茎痕或根痕,其周围有数个小突起,上部或侧面有数个大小不一的疙瘩状侧块茎,主、侧块茎中央凹陷处有茎痕及芽,有的块茎呈分瓣状或上部分成2~3瓣。质坚硬,难折断,破断面黄颜色或黄棕色,角质,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齿瓣延胡索块茎扁球形、宽锥形或细锥形,单~或少数成“分瓣”状,直径5~25mm;表面鲜黄颜色或黄颜色,外皮全脱落,底部可见不定根痕,上部有少数疙瘩状侧块茎,主、侧块茎凹陷处有茎痕及芽。质坚硬,破断面鲜黄颜色,角质,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东北延胡索块茎球形、扁球形或长球形,单一,直径5~10mm;表面黄颜色或黄棕色,无明显皱纹,上端微凹处有茎痕,底部可见不定根痕。质较硬,破断面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较苦。以个大、饱满、质坚、色黄、内心黄亮者为佳。个小、色灰黄、中心有白色者质次。
显微 延胡索主块茎(上部1/3位置)横切面:皮层细胞10余列,淡黄颜色,扁平,外侧常有2~3列厚壁细胞散在,壁稍厚,木化,具细密纹孔。韧皮部宽广,筛管及乳汁管排列成数环圈。木质部导管细小,成环状排列。中央有髓。块茎(中部位置)横切面:木质部常分成4~7束排列成环。地下茎上着生的小球状块茎横切面:木质部常分成2~4个小束,稀疏排列成环。茎痕处的皮层内有石细胞。(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图45~47) 粉末:绿黄颜色,气微,味微苦。 ①含糊化淀粉粒薄壁细胞呈类多角形、类方形或类圆形,直径48~112μm,糊化淀粉粒隐约可见;有时可见细胞角隅增厚,显鲜黄颜色。 ②下皮厚壁细胞成片、淡绿黄颜色,呈类多角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直径48~96μm,壁稍弯曲,厚3~5μm,连珠状,木化,纹孔密集。 ③石细胞多单个散离或少数成群,淡绿黄颜色,呈类多角形、类方形、长圆形或纺锤形,边缘不平整或有凹凸,直径24~61μm,长88~160μm,壁厚8~16μm,纹孔细小而较密。 ④螺纹导管直径16~32μm,有的导管分子边缘不平整,螺状加厚壁互相联结似网状螺纹导管。(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95)
加工炮制:常用的炮制品有延胡索和醋制延胡索; ①延胡索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切厚片或用时捣碎。 ②醋制延胡索 取净延胡索,加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炒干;或取净延胡索,加醋共煮,煮至醋吸尽,取出,干燥,切厚片或用时捣碎。每延胡索100kg,用醋20kg,可以加适量水稀释。此外,尚有酒制,酒醋制,炒制,制炭等炮制方法。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醋延酮索、酒延胡索,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块茎含延胡索甲素((+)-紫堇碱,d-Corydaline)、延胡索乙素(dl-四氢巴马汀、dl-Tetrahydropal- tine)、延胡索丁素(l-四氢黄连碱、lTetrahydroco-ptisine)、延胡索戊素(dl-四氢黄连碱)、延胡索己素(1-四氢防己胺,1-Tetrahydrocolumbamine)、延胡索庚素(d-紫堇球碱,d-Corybulbine)、去氢紫堇碱(Dehydrocorydaline)、巴马汀、黄连碱、非洲防己胺(Columbamine)、1-四氢小檗碱、d-元胡宁(d-Yanhunine)、延胡索丙素(普鲁托品,Protopine)、延胡索寅素(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d-海 碱(d-Glaucine)、去氢海 碱、d-N-甲基樟苍碱(d-N-Methyllaurotetanine)、去氢南天竹啡碱(Dehydronantenine)、狮足草碱(Leonticine)、二氢血根碱(Dihydrosanguinarine)等。
东北延胡索块茎含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己素、庚素、寅素、黄连碱、去氢紫堇碱(Dehydrocorydalline)、d-海 碱、l-白元胡碱(l-Ambinine)等。
附 延胡索地上部分含延胡索丙素、丁素、已素、寅素、d-海 碱、去氢海 碱、d-去甲海 碱(d-Norglaucine)、d-N-甲基樟苍碱、d-南天竹啡碱、d-唐松草坡芬(d-Thaliporphine)、d-鹅掌楸啡碱(d-Lirioferine)、d-异波尔定(d-Isoboidine)、元胡菲碱(Coryphenanthrine)、二十九碳醇10、β-谷甾醇等。
参考文献谭宁华研究生论文.我国药科大学,1990。
药理延胡索含有近20种生物碱,分属原小檗碱型及原阿片碱型。前者尤为重要,又可分为叔胺碱及季胺碱两类。各自的药理作用如下。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镇痛作用 其所含叔胺碱类主要(药理作用)表现为镇静止痛。现经实验证明延胡索的多种制剂都有明显镇痛作用,尢以醇制浸膏、粉剂及醋制流浸膏的作用为明显。粉剂镇痛效价约为 的1%,延胡索总碱镇痛作用约为 的40%。延胡索乙素15~20mg/kg、或甲素30~40mg/kgiv对兔有镇痛作用;大鼠sc乙素50mg/kg也具有兔相似的镇痛效力。乙素、甲素的镇痛作用依次减弱,但均不及 [1-6]。乙素对大鼠的镇痛作用可产生耐药性,较 慢1倍,且与 有交叉耐药现象[7]。丙素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8,9,10]。同一种属、不同产地的延胡索的镇痛量效间均呈直线关系[11]。不同炮制方法如烘烤,醋煮,醋蒸及醋炒元胡对小鼠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而各种炮制法之间并无显著差异[1,2]。此外,东北延胡索ip或sc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中均显示镇痛作用[13]。 2)镇静催眠作用 延胡索及其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对兔、犬及猴均有镇静催眠作用,多次给药亦可产生耐药现象;乙素并可抑制条件反射,减少自发及被动活动,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使家兔安静,脑电图变为高电压慢波,并可对抗 的兴奋作用及毒性反应,具有中枢性镇吐作用14~17]。延胡索乙素对皮层、皮层下电活动及中脑网状结构和下丘脑诱发电位均有抑制作用,并可阻断脑干网状结构的一些下行性功能,其作用机制不同于氯丙嗪、利血平及 ;其镇痛作用的选择性不如 ;安定作用不及氯丙嗪;其主要特点是镇静、催眠,作用明显,迅速。说明延胡索乙素可能是一种新型中枢抑制剂[14~24]。 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实验证实延胡索可增加离体兔心的冠脉流量21.4%。可使猫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冠脉流量增加;但同时心肌耗氧量增加。对小白鼠常压及减压耐缺氧实验有明显保护作用[25]。在模拟“登山”运动试验中,可提高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大白鼠心肝坏死有一定保护作用[26]。
延胡索粉剂ig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白鼠有轻度降血脂作用。此外,延胡索甲素对麻醉猫的心电图及血压无明显影响,乙素有轻度降压作用,但对心功能无影响。近年发现延胡索的季胺碱类具有明显的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的作用[27],特别是去氢延胡索甲素,可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血流量,保护心肌缺血,对冠心病有治疗作用[26]。延胡索总碱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拮抗作用,其有效部位存在于水不溶部分中[29]。 ③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已经证实延胡索的一些成分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如去氢延胡索甲素sc对大鼠的实验性胃溃疡,特别是幽门结扎或阿斯匹林诱发的胃溃汤,有明显保护作用。原阿片碱对幽门结扎性溃疡及延胡索乙素对饥饿诱发的胃溃疡均有一定保护作用。对胃液分泌及胃酸均有抑制作用[15],但对利血平诱发的溃疡病无效。抑制胃液分泌及防治溃疡病作用可能与机体儿茶酚胺有关;还观察到延胡索乙素具有对抗5-羟色胺的作用,而不增加整体动物体内5-羟色胺的释放[30]。 ④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延胡索乙素sc可作用于下视丘,促进大鼠脑下垂体分泌ACTH;但连续注射后,可产生耐受性。对低温 (4℃或8℃,1h)引起的ACTH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31,32]。延胡索乙素还可影响甲状腺功能,使甲状腺重量增加[31],并可使雌性小鼠动情周期明显抑制[33]。
体内过程 延胡索乙素给小鼠ig后,吸收完全、迅速;大鼠sc 1h后主要分布在肺、肝、脾、肾及脂肪,而心,脑及血液中较少;家兔iv后,易于透过血脑屏障,但脑内含量迅速下降,2h后低于血中含量,这可能是乙素作用不持久的原因[34]。
毒性:延胡索毒性较低,小鼠igLD50为100±4.6g/kg,ip为7.5±0.3g/kg。亚急性毒性实验给家兔连续用药1mo,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26]。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的小鼠iv LD50分别为146、151~158mg/kg[5,7,15,18],延胡索乙素及寅素给小鼠iv的MLD分别为102、及41mg/kg[35]。临床主要应用的延胡索乙素毒副作用小,一般用量对心率、血压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偶有恶心、眩晕、乏力,但过量可出现呼吸抑制、帕金森综合征等表现[36,37]。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杂志 1955;41(10):928。[2] 中华医学杂志 1956;42(6):518。[3]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1957;(1):80。[4] 中华医学杂志 1955;41(10):931。[5] 生理学报 1957;21(2):150。[6] Arch Intem Phar codyn Ther 1962;139(3~4):318。[7] 生理学报 1957;21(2):158。[8] 药学学报 1962;9(8):487。[9] 我国药理学报 1981;2(1):16。[10] 生理学报 1962;25(2):143。[11] 药物分析杂志 1984;4(3):162。[12] 中药材 1987:(6):33。[13]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6(11):675。[14] 生理学报 1960;24(2):110。[15] 药学学报 1962;9(3):145。[16] 药学学报 1960;8(4):186。[17] 生理学报 1958;22(1):40。[18] 药理学进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185。[19] 生理学报 1964;;27(1):47。[20] 药学学报 1962;9(11):671。[21] 我国生理科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药理.1964:19。[22] 我国生理科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药理, 1964:20。[23] 1960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论文选集 医学卫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277。[24] 药学学报 1962;9(8):487。[25] 资料汇编.天津药物研究所, 1976~1977:88。[26] 中草药通讯 1978;9(11):27。[27] 药学学报 1958;6(1):26。[28] 中草药 1987;18(4):9。[29] 中药通报 1985;10(11):41。[30] 药学学报 1965;12(3):185。[31] 药学学报 1963;10(8):474。[32] 药学学报 1966;13(5):356。[33] 江西医药 1966;6(5):223。[34] 生理学报 1963;26(4):347。[35] Chin J Physiol 1937;11(1):7。[36]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1959;(6):577。[37] 中华医学杂志 1962;48(8):519。
药性性味:辛、苦,温; ①《海药本草》:“苦、甘。” ②《开宝本草》:“辛,温。”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微辛,温。”
归经:入肝、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②《本草蒙筌》:“入太阴脾、肺,一云又走肝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脾、胃四经。”
功效:活血散瘀,理气止痛。
主治:胸胁脘腹腰膝诸痛,经闭痛经,癥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肿痛。 ①《雷公炮炙论》:“治心痛欲死。” ②《日华子本草》:“除风,治气,暖腰膝,破癥瘕,扑损瘀血,落胎,及暴腰痛。” ③《开宝本草》:“主破血,产后诸病,因血所为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血运,暴血冲上,因损下血,或酒摩及煮服。” ④《医学启源》:“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 ⑤《纲目》:“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胃痛,胸腹痛,疝痛,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粉吞服,每次1.5~3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①《本草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②《本草经疏》:“经事先期及一切血热为病,法所应禁。” ③《本草正》:“产后血虚或经血枯少不利,气虚作痛者,皆大非所宜。”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①配当归、桂枝,治少腹疼痛及痛经,血滞腰痛等症。 ②配乳香、没药、桃仁,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诸症。 ③配瓜蒌、薤白、丹参、郁金,治胸闷,胸痛。
方选和验方: ①延胡索散(《太平圣惠方》)治产后儿枕攻上下,心腹疼痛:延胡索、当归、桂心各30g。上为散,每服9g,用童便、酒各100ml,入生姜0.15g,煎服。 ②《永类钤方》:“治偏正头痛不可忍者:玄胡索7枚,青黛6g,牙皂(去皮子)2个。上为末,水和丸,如杏仁大。每以水化1丸,灌入病人鼻中,当有涎出。” ③元胡索散(《杂病源流犀烛》)治血结胸,胸腹痛连腹胁背膂,上下攻刺痛,痛不可忍,手不可按,甚则搐搦者:延胡索、当归、炒蒲黄、赤芍药、官桂各3g,姜黄、木香、乳香、没药各2.1g,炙甘草1.5g。上为粗末,加姜3片。水煎服。 ④三神丸(《济生方》)治室女血气相搏,腹中刺痛,痛引心端,经行涩少,或经事不调以致疼痛:延胡索(醋煮去皮)、当归(酒浸微炒)各30g,橘红60g。同研细末,酒煮米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70~100丸,空心艾汤下,米饮下亦可。 ⑤《类证活人书》:“治小便尿血:延胡索30g,朴硝22g。研为末,每服12g,水煎服。” ⑥《圣惠方》:“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身热足寒者:延胡索(去皮)、金铃子肉等份为末,每服6g,温酒或白汤下。” ⑦《沈阳中草药验方制剂栽培选编》:“治咳喘:延胡索(醋制)21g,枯矾9g。同研末,每服3g,日3服。用开水或黄酒送服。” ⑧《仁斋直指方》:“治疝气痛: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份为末。每服2g,空心盐酒下。” ⑨《卫生易简方》:“治小儿盘肠气痛:延胡索、茴香等份炒研,量儿大小适量服,空心米饮下。”
单方应用:①《纲目》:“治下痢腹痛、延胡索9g,米饮下。 ②《圣惠方》:“治产后恶露不尽,腹内疼痛:延胡索研末,每服3g,温酒下。” ③《圣惠方》:“治坠落车马、筋骨疼痛不止:延胡索研末,每服6g,不拘时候,以豆淋酒调服。”
医药家论述①李时珍《纲目》:“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 ②仉朱谟《本草汇言》:“延胡索,凡用之行血,酒制则行;用之止血,醋制则止;用之破血,非生用不可;用之调血,非炒用不神。随病制宜,应用无穷者也。” ③缪希雍《本草经疏》:“延胡索温则能和畅,和畅则气行,辛则能润而走散,走散则血活。血活则气行,故能主破血及产后诸病因血所为者。妇人月经之所以不调者,无他,气血不和,因而凝滞,则不能以时至,而多后期之证也。腹中结块,产后血晕,暴血冲上,因损下血等证,皆需气血和而后愈,故悉主之也。崩中淋露,利守不利走,此则非与补气血药同用,未见其可。” ④黄宫绣《本草求真》:“延胡索,不论是血是气,积而不散者,服此力能通达,以其性温,则于气血能行能畅,味辛则于气血能润能散,所以理一身上下诸痛,往往独行功多。然此既无益气之情,复少营养之文,徒仗辛温攻凝逐滞,虚入当兼补药同用,否则徒损无益。” ⑤张山雷《本草正义》:“延胡虽为破滞行血之品,然性情尚属和缓,不甚猛烈,古人必以酒为导引,助其运行,其本性之不同于峻厉,亦可想见。又兼能行气、不专于破瘀见长,故能治内外上下气血不宣之病,通滞散结,主一切肝胃胸腹诸痛,盖攻破通导中之冲和品也。”
参考文章李时珍认为延胡索有何功用?中医中药延胡索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及适应症是什么内科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婵娟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延胡索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婵娟;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8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