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芒茎


药材名称:芒茎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杜荣(《尔雅》),笆芒(《太平寰宇纪》),笆茅(《纲目》),度芸、苫房草、白尖草(《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禾本科芒属植物芒与五节芒的茎秆。芒属全世界约20种,我国约10种。

原植物: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Labill)Warb ex Schuterb.(Saccharum floridulum Labill)

历史: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载:“石芒生高山。如芒而节短。江西呼为折草。六七月生穗如荻也。”明李时珍《纲目》曰:“芒有二种,皆丛生。全叶者皆如茅而大,长四五尺,甚快利,伤人如锋刃。七月抽长茎。开白花成穗如芦苇花者芒也。五月抽短茎,开花如芒者。石芒也。”根据李时珍描述的形态与花期,石芒符合于五节芒。

形态:高大草本植物。秆质硬而实心。叶片主脉明显,质较硬,长20~50cm,宽6~10mm。圆锥花序扇形,长15~40cm;分枝较强壮而直立,每节具一短柄和一长柄小穗;穗轴节间长4~8mm,无毛;小穗披针形,长4.5~5mm,基盘具白色至淡黄褐色丝状毛,毛稍短或等长于小穗;第二外稃上部1/3二裂成齿,齿间具芒,长8~10mm。花果期7~11月。(图见《我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749~750页.图692)

生境与分布:常生于山坡、草地、河岸边。分布几遍全我国。日本也有分布。

五节芒与芒的区别为:叶片宽1.5~3cm;圆锥花序长椭圆形,主轴延长.长达花序的2/3以上,小穗长3~3.5cm。分布于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海南。(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179页.图7187)

化学性质

茎含有戊糖和己糖组成多糖;花穗含洋李甙(Prunin)和芒花甙(Miscanthoside)[1];叶中还有小麦黄素(苜蓿素,Tncin)[1,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35。[2]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073。

药性

性味:《本草拾遗》:“甘,平。”

功效:利尿,解热,解毒。

主治:风邪,虎狼伤。 ①《本草拾遗》:“主人畜为虎狼等伤,恐毒入内,取茎杂葛根浓煮汁服,亦生取汁服。” ②《纲目》:“煮汁服,散血。” ③《动植物民间药》:“利尿,解热,解毒。治风邪。”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花序:活血通经。主治月经不调,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4.5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鸿羽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芒茎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鸿羽;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965.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