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台湾山豆根
名称出处:《台湾热带植物彩色图鉴》
概况异名:苦参(云南)。
基源:为豆科山豆根属植物伏毛山豆根的根。
原植物:伏毛山豆根Euchresta horsfieldii(Leschen)Benn.[Euchresta formosana(Hay.)Ohwi],又名台湾山豆根(《台湾热带植物彩色图鉴》)。
余项参见“伏毛山豆根”条。
化学性质含黄酮类化合物,有山豆根素A,B,C(EuchrestaflavanonesA,B,C)、山槐素(Moackiain)、山豆根新素(Euchrenone)a5(1)、山豆根新素a6(2)[1]。
附 茎中含苯并呋喃色酮类化合物,有山豆根亭(Euchretin)A,B和C[2]。
参考文献[1] Phytochemistry 1989;28(10):2811(CA 1990;112∶73821j)。[2] Phytochemistry 1989;28(9)∶2518 (CA 1990;112:73808x)。
药性性味:苦,凉。
功效:驱虫,利咽,解热毒。
主治:腹胀,腹痛,痢疾,咽喉肿痛,牙痛,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捣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尹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台湾山豆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尹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