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老虎泡
名称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概况异名:老熊泡(《四川常用中草药》),牛毛大王、空洞泡、红毛巾(《贵州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老虎泡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红毛悬钩子的根和叶。
原植物:红毛悬钩子Rubus pinfaensis Lévl et Vant.,又名黄刺泡(贵州),鬼悬钩子(台湾)。
形态:攀援灌木,高1~2m;小枝粗壮,红褐色,有棱,密被红褐色刺毛,并具柔毛和稀疏皮刺。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枚,椭圆形、卵形、稀倒卵形,长4~9cm,宽2~7cm,顶端尾尖或急尖,稀圆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紫红色,无毛,叶脉下陷,下面仅沿叶脉疏生柔毛,刺毛和皮刺,边缘有不整齐细锐锯齿;叶柄长2~4.5cm,顶生小叶柄长1.5~3cm,侧生小叶近无柄,与叶轴均被红褐色刺毛,柔毛和稀疏皮刺;托叶线形,有柔毛如稀疏刺毛。花数朵在叶腋团聚成束,稀单生;花梗短,长4~7mm,密被短柔毛;花直径1~1.3cm;萼片5,卵形,外面密被绒毛状柔毛;花瓣5,长倒卵形,白色,长于萼片;雄蕊花丝稍宽扁,几与雌蕊等长;花柱基部和子房顶端具柔毛。果实球形,直径5~8mm,熟时金黄颜色或红黄颜色,无毛。花期3~4月,果期5~6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283页.图2295)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500~2200m山坡灌丛、杂木林内或林缘,也见于山谷和沟边。分布于我国西南及台湾、湖北、湖南、广西。
药性性味:酸、咸,平。
功效:祛风,除湿,散瘰疬。
主治:根:治风湿关节痛,刀伤,吐血,九子烂疡,目中流泪。叶:治黄水疮及狗咬伤。 ①《贵州药用植物名录》:“补肾,解毒,和血。治月经不调,黄水疮,肾虚阳痿,血尿。”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根主治风湿关节痛,刀伤,吐血,颈淋巴结结核。叶治黄水疮及狗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15~30g;或浸酒。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恩施中草药手册》:“治崩漏白带:老虎泡12g,倒触生12g,车前草12g。水煎服。” ②《恩施中草药手册》:“治血淋:老虎泡9g,六月雪18g,车前草30g,海金沙15g。水煎兑红糖服。”
单方应用:①《四川中药志》:“治湿热带下:老虎泡根30g,金樱子根30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彬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老虎泡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彬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