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夏枯草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异名:麦穗夏枯草、铁线夏枯草(《滇南本草》、《植物名实图考》),铁色草(《纲目》)。
基源:为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原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Brunella vulgaris L.),又名棒槌草(云南),棒头花(河北),榔头草(江苏),锣锤草(湖南),金疮小草(四川),毛虫药(广西),夏枯菜(藏语)。
历史:夏枯草,《本经》列下品,载:“主寒热瘰疬。”《证类本草》引《唐本草》载:“叶似旋覆,首春即生,四月穗出,其花紫白,似丹参花,五月便枯,处处有之。”《纲目》收入湿草类,载云:“其茎微方。叶对节生,似旋复叶而长大,有细齿,背白多纹。茎端作穗,长一二寸,穗中开淡紫小花,一穗有细子四粒。”所述应为本种。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在节上生须根。茎高20~30cm,上升,下部伏地,自基部多分枝,紫红色。茎叶卵状长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长1.5~6cm,宽0.7~2.5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截形至宽楔形,下延至叶柄成狭翅,边缘具不明显的波状齿或近全缘;花序下方的一对苞叶似茎叶,近卵圆形。轮伞花序密集组成顶生长2~4cm的穗状花序,每一轮伞花序下承以苞片,苞片宽心形,长约7mm,宽约11rnm,边缘有毛,浅紫色;花萼钟形,连齿长约10mm,2唇形,上唇近扁圆形,先端具3个不明显的短齿,下唇较狭,2深裂,尖头微刺状;花冠紫、蓝紫或红紫色,长约13mm,内面约近基部1/3处具鳞毛环;冠檐2唇形,上唇近圆形,多少呈盔状,下唇3裂,中裂片先端边缘具流苏状小裂片,侧裂片细小;雄蕊4,前对花丝先端2裂,后1裂片能育,具花药,另1裂片钻形,后对花丝的不育裂片微呈瘤状突起。小坚果黄褐色,长圆状卵珠形,长1.8mrn,宽约0.9mm,微具沟纹。花期4~6月,果期7~10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65卷.第2分册.391页.图版76)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高可达3000m的和荒坡草地、溪边及路旁等湿润地上。分布于陕西、甘肃、新疆、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西南。欧洲各地、北非、原苏联西伯利亚、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均广泛分布,澳大利亚及北美洲亦偶见。
生药栽培:宜温和湿润气候,能耐寒。以向阳、排水良好的肥沃砂质壤土为佳。用种子繁殖,8~9月秋播,3~4月春播,多用条播。按行距30cm开浅沟,将种子拌入草木灰后匀撒于沟内,每亩用种量0.5kg。播后覆薄土,保持土壤潮湿。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逐次间苗,拔除过于稠密的幼苗,并用人畜粪水追施1~2次。也可在早春挖出老株,进行分株繁殖。栽种3~4年后应易地另栽。
采集:夏季果穗棕红色时采收果穗,晒干。药材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山东。
鉴别
性状:果穗长圆柱形或宝塔形,长2.5~6.5cm,直径1~1.5cm,淡棕色或棕红色,少数基部带有短茎。宿萼数轮至十数轮,作覆瓦状排列,每轮有5~6个具短柄的宿萼,下生对生苞片2枚。苞片肾形,淡黄褐色,纵脉明显,基部楔形,先端尖尾状,背面生白色粗毛。宿萼唇形,上唇宽广,先端微3裂,下唇2裂,裂片尖三角形,外面有粗毛。花冠及雄蕊都已脱落。宿萼内有小坚果4枚,棕色,有光泽。体轻质脆。微有清香气,味淡。以穗大、色棕红者为佳。
显微 粉末:深棕色。 ①异形细胞表面观细胞延长,垂周壁深波状弯曲,直径31~57μm,长约至121μm,壁厚2~7um,胞腔含淡黄颜色或黄棕色物。 ②非腺毛完整者1~14细胞,单细胞者多见,呈三角锥形,长16~54μm,多细胞者常有一个或几个细胞收缩,长约至2075μm,直径11~138μm,基部扩大至175μm,壁厚2~11μm,有的胞腔内含黄颜色物。 ③腺毛头部类长圆形而扁,1~2细胞,胞腔内充满黄颜色分泌物,柄部1~2细胞。 ④腺鳞顶面观头部类圆形,4细胞,直径32~62μm,内含黄颜色分泌物,角质层与分泌细胞间距较大。 ⑤中果皮石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或类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壁厚5~13μm,胞腔星状分枝.有的含黄颜色物;内果皮石细胞壁深波状弯曲,厚3~5μm,胞腔充满黄颜色物。 ⑥果皮薄壁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薄,内含较多砂晶,直径约2μm。 ⑦种皮细胞表面观类长多角形,壁具细密弧形条网状增厚。 ⑧苞片表皮表面观细胞类多角形,垂周壁薄,表面有细密角质条纹;有的细胞含黄颜色或黄棕色物,表面角质纹理不明显。气孔长圆形,副卫细胞2个,直轴式。 ⑨脂肪油滴,存在于子叶细胞中或散在。(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477页.图232)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的柄或叶,筛去灰屑,穗长者切段。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化学性质含三萜皂甙,甙元是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尚含游离的齐墩果酸、乌苏酸(Ursolic acid)、芸香甙(Rutin)、金丝桃甙(Hyperoside)、顺-咖啡酸(Caffeic acid)、反-咖啡酸、维生素B1、C、K,胡萝卜素、树脂、苦味质、鞣质、挥发油、生物碱、水溶性盐(约3.5%,其中约68%是KCl)等。花穗含飞燕草素(Delphinidin)和矢车菊素(Cyanidin)花色甙、d-樟脑(dCamphor)、d-小茴香酮(d-Fenchone)[1]。还含香豆精、黄酮类、有机酸类及皂醇和萜类等。香豆精有:伞形酮(Umbelliferone)、莨菪亭(Scopoletin)、七叶甙元(Esculetin)[2],黄酮有:木犀草素(Luteolin)、Homoorientin、Cinaroside[3]。有机酸类有: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nic acid)、肉豆蔻(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4]。糖类:蔗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和夏枯草甙(Prunellin)[56]。甾醇类和萜类: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 sterol)、菠菜甾醇(Spinasterol)、△7-豆甾醇(Stig st-7-en-3β-o1)及它们的葡萄糖甙[7]、乌苏酸及其衍生物[8]、(12R,13S)-2α,3α,24-Trihydroxy-12、13-cyclotaraxer-14-en-28-oic acid、(13S,14R)-2α、3α,24-三羟基-13.14-环-齐墩果烷-11-烯-28-酸[(13S,14R)-2α,3α,24-Trihydroxy-13.14-cycloolean-11-en 28-oic ocid][9]、2α,3α-二-羟基-乌苏烷-12,20(30)-二烯-28-酸(2α,3α-Dihydroxy-ursa-12,20(30)- n-28-oic acid)、2α,3α,24-三羟基-乌苏烷-12,20(30)-二烯-28酸[2α,3α,24-Trihydroxyursa-12.20(30)- n-28-oic acid]和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28-酸[10]、β-Amyrm[11]、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18-酸(2α,3α,24-Trihydroxy-olean-12-en-18-oic acid)[12]、2α,3α-一羟基乌苏烯-12-烯-28-甲酯(2α,3α-Dihydroxyurs-12-en-28-oate)、2α羟基乌苏酸甲酯、山植酸甲酯(Methyl slinate)[13]。挥发油主含:1,8-桉油精(44.83%、1,8-Cineole)、β-蒎烯(15.74%,β-Pinene)、月桂烯(5.95%,Myrcene)、乙酸芳樟酯(4.19%、Linalyl acetate)、α-水芹烯(5.59%,α-Phellandrene)、芳樟醇(6.41%、Linalool)[14]。
参考文献[1]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752。[2] CA 1987;106:2902b。[3]C A 1987;107:151266v。[4] J Inst Chem(India) 1987;56(3):133。[5] CA 1973;79:2738。[6] Antiviral Res 1989;11(5~6):263。[7] Phytochemistry 1990;29(7):2351。[8] Planta Med 1988;54(4):308。[9] Phytochemistry 1988;27(9):2921。[10] Phytochemistry 1987;26(4):1107。[11]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85;17(4):297。[12] Phytochemistry 1986;25(3):729。[13]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 1984;6:35。[14] 药物分析杂志 1988;5:264。
药理①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夏枯草30%乙醇提取物和乙醇水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1]。给犬ip夏枯草醇水浸出液3~4g/kg,经5~30min,可使血压下降30~40mmHg,降压时间维持1~2h。iv夏枯草提取物降压作用更加明显,po给药降压作用微弱[2]2。对肾性高血压犬,连续给药2wk后,血压呈中等程度降低,停药后恢复至原水平[2]。急性动物实验表明,夏枯草煎剂虽有降压作用,但有快速耐受现象,切断迷走神经后,其降压作用明显减弱[3]。浓度为1∶10万~1∶100万的夏枯草煎剂使在体兔心和离体蛙心收缩幅度增大,但剂量增大(1∶20~1∶50)则使收缩幅度变小,其降压浓度对心脏无抑制作用[4]。蟾蜍下肢血管灌流实验表明,夏枯草50%煎剂有扩张血管作用,但百%浓度时,扩张作用反而减弱[5]。夏枯草总甙20mg/kg ip,对麻醉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有保护作用[9]。 ②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表明,夏枯草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8,11]。水浸剂(1∶4)对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黄癣菌等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2]。给小鼠喂饲夏枯草5~7 5g/kg,可使实验性结核病小鼠的肺部病变略有减轻[13]。 ③抗肿瘤作用 夏枯草百%煎剂给小鼠sc 0.4~0.6ml,每日1次,连用2wk。对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均有抑制作用[3,14]。 ④其它 50%夏枯草煎剂可使离体兔未孕 产生明显而持久的强直性收缩,对已孕 作用较弱。1∶25~1∶100煎剂对离体兔肠有增强蠕动作用,以十二指肠最为敏感,回肠敏感性较差[15]。夏枯草降血糖有效成分(暂名降糖素)50mg/kgsc,对小鼠四氧嘧啶性高血糖有降血糖作用[10]。
参考文献[1] 我国医学科学院1956年论文报告 1956;11∶70。[2] 北京生理科学会196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1963∶78。[3] 中草药药理与临床应用.下册.1977 203。[4] 西安医学院学报 1958;(5):18。[5] 西安医学院学报 1958;(5):28。[6] 中华新医学报 1950;1(2):95。[7] 山东医学院学报 1959;(8):42。[8] 中华新医学报 1950;(2):285。[9] 中草药 1994;25(6):302。[10] 中草药 1989;20(8):358。[11] 药学通报 1959;7(10):522。[12]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7;(4):286。[13]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1964;(2):241。[14] 医学科学技术资料汇编(广西医学院), 1960:49。[15] 西安医学院学报 1958;(5):16。
药性性味:苦、辛,寒。 ①《本经》:“苦、辛,寒。” ②《本草正》:“微苦、微辛。”
归经:入肝、胆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经。”
功效:清肝,散结,明目,止痛。
主治: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 ①《本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瘕,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②《本草衍义补遗》:“补养血脉。” ③《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疬,周身结核。” ④《生草药性备要》:“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 ⑤《本草从新》:“治瘰疬,鼠瘘,瘿瘤,癥坚,乳痈,乳岩。” ⑥《科学的民间药草》:“有利尿杀菌作用。煎剂可洗疮口,治化脓性外症。洗涤 ,治 及 内膜炎。” ⑦《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淋病, 病有效;并能治高血压,能使血压下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①《本草经集注》:“土瓜为之使。” ②《得配本草》:“气虚者禁用。”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①配香附,治肝虚目痛,夜间尤痛者。 ②配菊花,治肝火上扰的头痛眩晕及肝火目赤,目痛。 ③配决明子,治肝阳上亢所致的高血压病,头痛,耳鸣,眼花,烦热汗出,性情急躁,失眠。 ④配南星、防风、钩藤,治口眼歪斜。 ⑤配玄参、连翘、牡蛎,治肝火郁结之瘰疬结核。 ⑥配蒲公英,治咽喉肿痛,目赤肿胀及疔疮痛肿,乳痈初起。 ⑦配蒲公英、土大黄、车前草,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⑧配板蓝根、马勃、牛蒡子、大青叶,治腮腺炎。
方选和验方: ①夏枯草汤(《外科正宗》)治瘰疬,马刀已溃或未溃,或日久成漏,形体消瘦,饮食不甘,寒热如疟,渐成劳瘵:夏枯草6g,当归9g,白术、茯苓、桔梗、陈皮、生地黄、柴胡、甘草、贝母、香附、白芍药各3g,白芷、红花各1g。先煎夏枯草取汁,再与其他药同煎,临卧入酒50ml和服。 ②消肿汤(《疬科全书》)治无名肿:夏枯草、玄参、天花粉各9g,山慈菇、煅牡蛎、海藻、昆布、白芥子、桔梗各6g,生甘草3g。水煎,食后服。 ③夏枯草散(《张氏医通》)治肝虚目珠痛,至夜痛剧:夏枯草30g,香附(童便浸)60g,炙甘草9g。为末,每服12g,茶水调下,每日3次。痛久血伤,加当归18g,白芍12g,生地黄30g,黄芪60g。每服15g,入芽茶4g,水煎服。 ④补肝散(《简要济众方》)治肝虚目睛疼痛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15g,香附子30g。共为末,每晚3g,醋茶调下,无时。 ⑤夏枯草汤(《摄生众妙方》)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180g。水600ml,煎至7分,去渣。食远服。虚甚则当煎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 ⑥《本草汇言》:“治乳痈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份。酒煎服,或作丸亦可。” ⑦《滇南本草》:“治口眼歪斜:夏枯草3g,胆南星1.5g,防风3g,钓钩藤3g。水煎,点水酒临卧时服。” ⑧《湖南药物志》:“治感冒头痛:夏枯草15g,地耳草、小荆芥,银花藤、水灯芯各9g。水煎服。” ⑨《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夏枯草9g,蒲公英30g,大黄5g,车前草30g。水煎服。” ⑩《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中心性视网膜炎:夏枯草、生地、熟地各15g,全当归、怀山药、炒杜仲、连翘、银花、麦冬各15g。五味子30g,煅石决明24g。水煎,2次分服。” ⑾《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高血压:夏枯草、菊花、黄芩各9g,决明子6g。水煎服。” ⑿《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传染病》:“治小儿菌痢:1岁以下,夏枯草30g,半枝莲15g;2~6岁,夏枯草、半枝莲各30g;6~12岁,夏枯草、半枝莲各45g。水煎服。” ⒀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鲜夏枯草30g,鲜过坛龙30g。炖水服。” ⒁江西《草药手册》:“治乳腺炎:夏枯草15g,蒲公英24g,白芍9g,陈皮6g。水煎服,外用夏枯草、蒲公英、枫树根各等量,捣敷患处。” ⒂江西《草药手册》:“治青光眼初起:夏枯草30g,白菊花15g。水煎,日服1剂。” ⒃江西《草药手册》:“治乳痛:夏枯草、匍匐堇(鲜)各适量,捣敷。” ⒄江西《草药手册》:“治眼结合膜炎:夏枯草15g,香附子根(炒)30g。研末,每服3g,日服1剂,开水冲服。” ⒅《四川中药志》:“治瘿瘤、目痛流泪、羞明怕光、颈淋巴结结核:夏枯草30g,香附10g。研末、用茶调下。” ⒆《中医临床备要》:“治皮下初起结核如豆,1枚或3~5枚不等,渐渐窜生,皮色不变,按之坚硬,推之能动,不作寒热,亦不觉痛,日久则微有痛感,其核推之不动:夏枯草、玄参、海藻、贝母、青盐、薄荷、天花粉、蛤粉、白蔹、连翘、熟大黄、甘草、生地、桔梗、枳壳、当归,玄明粉。糊丸。”
单方应用:①《纲目》:“治赤白带下:夏枯草花,开时采,阴干为末。每服6g,食前米饮下。” ②《圣惠方》:“治血崩不止:夏枯草为末。每服9g,米饮调下。” ③《纲目》:“治产后血晕,心气欲绝者:夏枯草捣绞汁,服200ml。” ④《闽东本草》:“治头目眩晕:鲜夏枯草60g,冰糖15g。开水冲炖,食后服。” ⑤《闽东本草》:“治羊痫风、高血压:鲜夏枯草90g,冬蜜30g。开水冲炖服。” ⑥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预防麻疹:夏枯草15~60g。水煎服,日1剂,连服3天。” ⑦《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疼痛:鲜夏枯草全草30~60g。水煎服。” ⑧《江西草药》:“治瘰疬:夏枯草180g。水煎服,日1剂。” ⑨《江西草药》:“治夜盲:夏枯草球7个,瘦猪肉120g。水炖,服汤吃肉,日1剂。” ⑩《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夏枯草30g。水煎服。” ⑾《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肺结核:夏枯草1000g。水5000ml,浓煎至500ml,加糖适量,每服15ml,日服3次。” ⑿中医杂志 1960;(3);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结核病 1972;(1);湖北省·中西医结合资料选编 1970;1我国防痨 1960;(3):“治肺结核(浸润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血型播散型):夏枯草60g,水煎分2~3次口服。或夏枯草10kg加水煎至5000ml时,加红糖1000g收膏,早晚各服1次,每次8~15ml,1月为1疗程。” ⒀重庆医学院·新医学 1972;(2):“治渗出性胸膜炎:夏枯草500g,加水2000ml,煎至1000~1200rnl,每次口服30~50ml,日服3次。” ⒁浙江中医杂志 1966;(6):“治细菌性痢疾:夏枯草60g。水浸10小时,文火煎2小时。每日4次分服,7日为1疗程。” (15)山东医刊 1964;(11):“治急性黄型传染性肝炎:夏枯草60g,大枣30g。加水1500ml,文火煨煎,捣枣成泥,煎取300ml,去渣。3次分服。或每日夏枯草60g,瘦肉60g,各加水1200ml,分别煎1小时,再将两者合并,用文火煎至300ml,去渣,3次分服。”
医药家论述①朱震亨:“《本草》?韵目莶荽笾务ю呱⒔崞S胁寡室跹鲋Γ谎约啊9燮渫撕龋檎呖墒梗羰嫡咭孕猩⒅┳糁M庖园模嗉⌒А!? ②李时珍《纲目》:“黎居士《简易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糖水浸1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③李中梓《本草通玄》:“夏枯草,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目痛、瘰疬皆系肝症,故建神功。然久用亦防伤胃,与参、术同行,方可久服无弊。” ④黄宫绣《本草求真》:“夏枯草,辛苦微寒。按书所论治功,多言散结解热,能愈一切瘿疬湿痹,目珠夜痛等症,似得以寒清热之义矣。何书又言气禀纯阳,及补肝血,得毋自相矛盾乎?讵知气虽寒而味则辛,凡结得辛则散,其气虽寒犹温,故云能以补血也,是以一切热郁肝经等证,得此治无不效,以其得藉解散之功耳。若属内火。治不宜用。” ⑤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见矣。陈久者其味尤甘,入药为胜。” ⑥张山雷《本草正义》:“夏枯草之性,《本经》本言苦辛,并无寒字,孙氏问经堂本可证。而自《千金》以后,皆加一寒字于辛字之下,然此草夏至自枯,故此得名。丹溪谓其禀纯阳之气、得阴气而即死。观其主瘰疬,破癥散结,脚肿湿痹,皆以宣通泄化见长,必具有温和之气,方能消释坚凝,疏通窒滞,不当有寒凉之作用。石顽《逢原》改为苦辛温,自有至理,苦能泄降,辛能疏化,温能流通,善于宣泄肝胆木火之郁窒,而顺利气血之运行。凡凝痰结气,风寒痹着,皆其专职。”
参考文章夏枯草的两种繁殖方法观赏园艺湿疹治疗试试夏枯草吧皮肤科与传染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荟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夏枯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荟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