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乌骨藤


药材名称:乌骨藤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概况

异名:大样酒饼藤(广东),火索藤(江西),乌骨藤(贵州)。

基源:为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白叶瓜馥木的根。

原植物:白叶瓜馥木Fissistig glaucescens(Hance)Merr.(Fissistig obtusifolium Merr.;Melodorum glaucescens Hance)

形态:攀援灌木,高达3m。叶近革质,长椭圆形稀为倒卵状长圆形,长3~19.5cm,宽1.2~5.5cm,顶端通常圆形,稀微凹,叶面干时淡黄颜色,背面苍白色,无毛;侧脉10~15对,叶柄长约1cm。花数朵集成聚伞式总状花序,被黄颜色绒毛;总花梗长达6cm;萼片圆三角形,长约2mm、外轮花被阔卵状长圆形,长约6mm,内轮花瓣狭,长5mm,被灰白色柔毛;雄蕊多数,药隔三角形;心皮约15枚,被褐色柔毛,柱头2裂,每心皮有2枚胚珠。成熟果实球形,直径约8mm。花期1~9月,果期全年。(图见《海南植物志》.第1卷图124)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山谷林中,为林中常见植物。分布于福建、台湾、江西、海南、广东、广西、贵州。

生药

采集:秋季采收,挖取根部,除去泥沙。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附 茎的木质部分含有多种生物碱。四氢原小檗碱类的(一)-Discretamine;阿朴啡类的(一)-巴婆碱(Asimilobine)、(一)-Norannuradhapurine(一)-Crebanine;菲类的N-甲基芒籽宁(N-Methylatherosperminium),芒籽宁(Athersperminine)、N-去甲芒籽宁(N-Noratherosperminine);氧化阿朴啡类的Oxocrebaine、鹅掌碱(Liriodenine)[1]和(Kuafumine)。其中Kuafumine有细胞毒活性、体外对KB细胞的ED50=0.2mg/ml。

参考文献

[1]Phytochemistry 1985;24(8):1829 。[2]Heterocy cles 1987;26(1):9。

药性

性味:辛、涩,温。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血。

主治:劳伤,风湿关节痛。 《全国中草药汇编》:“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2g;或泡酒。 外用:适量,根皮晒干研粉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贵州民间药物》):“治劳伤,风湿病:乌骨藤21g,见血飞、铁筷子、五香白藤各15g,泡酒500g。日服3次,每次15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昌盛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乌骨藤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昌盛;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888.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