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地瓜
名称出处:《我国药用植物志》
概况异名:草瓜茹、土瓜、凉薯、葛薯、土萝卜(《我国药用植物志》),沙葛、地萝卜(《江西草药手册》)。
基源:为豆科豆薯属植物豆薯块根。豆薯属全世界约6种,我国引种栽培1种。
原植物:豆薯Pachyrhizus erosus(L.)Urban(Dolichos erosus L.;Pachyrhizus angulatus Rich.Cacara erosa Kuntze.,又名贫人果、番葛、地瓜(《福建植物志》),沙葛、豆薯(《广东药用植物名录》)。
历史:本品始见于《陆川本草》,谓其有、生津止渴,治热病口渴之效。
形态: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茎粗壮,长可达5m,稍被伏毛,块根肉质,纺锤形或扁球形。小叶3,顶生小叶广菱形,长3.5~15cm中部以上呈不规则浅裂,急尖;两面被短伏毛;侧生小叶斜卵形,叶柄长3~15cm,具糟和棱,疏被贴伏毛。总状花序疏散,长15~30cm;花3~5束状着生于序花轴上;小苞片刚毛状,早落;花梗长约0.5cm,被黄颜色毛;萼钟状,唇形,长0.9~1.1cm,萼齿4,上面1枚宽卵形,下面3枚卵形,均被黄颜色短毛,花冠紫黄颜色,长约1.3cm,旗瓣近基部处有黄绿色斑块及2个附属物,瓣爪有2耳,翼瓣镰形,基部有耳,龙骨瓣同翼瓣,长1.5~2cm,具长爪;二体雄蕊(9+1);子房密被黄颜色长硬毛,花柱内弯近旋卷状,荚果条形,稍膨胀,长6~13cm宽约1cm,扁,平,有毛,种子7~10,黄褐色近方形,长与宽近等长,有毒。花果期7~11月。(图见《我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图701)
生境与分布:原产热带美洲,我国河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已广为栽培。
生药采集:秋季采挖,洗净,一般鲜用。
化学性质含豆薯皂甙元(Pachysapogenin A和B)、豆薯酮(Pachyrrhizone)[2]。尚含蛋白质0.56、脂肪0.18、碳水化合物8.2(g/100g)[1]。
参考文献[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02。[2]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71。[3] 我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333。
药性性味:甘,凉。
功效:生津止渴,解酒毒,降血压。
主治:伤暑烦热口渴,感冒发热,头痛,高血压,头昏目赤,颜面潮红,大便干结,下痢。 ①《陆川本草》:“生津止渴,治热病口渴。” ②《四川中药志》:“止口渴,解酒毒。”
用法用量:内服:生啖或煮食。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土瓜(《太平圣惠方》)治小儿心热多惊:土瓜根150g,研末,糯米饭为丸,如麻子大,每服3丸,薄荷、生汤下。 ②土瓜根散(《太平圣惠方》)治伤寒烦渴不止:土瓜根、麦门冬各30g,甘草(炙)、枇把叶各15g。研散,每12g,水煎服。
食疗:《四川中药志》:“治慢性酒精中毒:土瓜拌白糖服。”
参考文章高产优质红心地瓜新品种――红香蕉果树园艺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傲蕾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地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傲蕾;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