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盐咳药


药材名称:盐咳药

名称出处:贵州绥阳

概况

异名:走茎丹参(《中药大辞典》),湖广草(四川、贵州),小退火草(贵州),蔓茎鼠尾(《福建药物志》)。

基源: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佛光草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佛光草Salvia substolonifera Stib.,又名火灯台草,小铜钱草(四川平安)。

形态:一年生草本。茎少数,丛生,基部上升或匍匐,高10~40cm,被短柔毛。根出叶,大多为单叶,茎生叶为单叶或3出叶或3裂,单叶叶片卵圆形,长1~3cm,宽0.8~2cm,先端圆形,基部截形或圆形,边缘具圆齿,膜质,3出叶或3裂时,小叶卵圆形,顶生的较大,卵圆形,侧生的较小。轮伞花序2~8花,在下部疏离,上部稍密集,组成7~15cm的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有时顶生总状花序基部具2短分枝,因而组成三叉状的总状圆锥花序;花萼钟形,2唇,上唇梯形,顶端截形,下唇比上唇稍长,深裂成2齿,齿卵状三角形,先端锐尖;花冠淡红或淡紫色,长5~7mm,冠筒钟形,长3~4mm,冠檐2唇形,上唇近长圆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近倒心形,侧裂片圆形;能育雄蕊2,弯成弧形,上下臂等长,下臂发育,较上臂为小,分离;花柱内藏,先端2裂,前裂片伸长;花盘前方稍膨大。小坚果卵圆形,长1.5mm,直径0.7mm,淡褐色,顶端圆形,腹面具棱,无毛。花期3~5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66卷.169页.图版39∶1-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40~950m的林下、沟边、石隙等潮湿地。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贵州、四川。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全草,晒干。

药性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微苦,平。”

功效:清肺热,止吐血。

主治:风热咳嗽,痰多气喘及吐血,痧症,蜘蛛疮。 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痧症,蜘蛛疮。”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清肺热,止吐血。治风热咳嗽,痰多气喘及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辉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盐咳药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辉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849.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