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牛尾泡
名称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概况异名:山泡刺藤、黄泡叶(《四川常用中草药》)。
基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宜昌悬钩子的叶和根。
原植物:宜昌悬钩子Rubus ichangensis Hemsl.et Ktze.(Rubus papyrus Lévl.),又名红五泡(四川),黄藨子(《拉汉种子植物名称》),黄泡子(《中药大辞典》)。
形态:落叶或半常绿攀援灌木,高达3m;枝圆形,浅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幼时具腺毛,逐渐脱落,疏生短小微弯皮刺。单叶互生,叶片近革质,卵状披针形,长8~15cm,宽3~6cm,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两面均无毛,下面沿中脉疏生小皮刺,边缘浅波状或基部有小裂片,有稀疏具短尖头的小锯齿;叶柄长2~4cm,无毛,常疏生腺毛和短小皮刺。顶生圆锥花序狭窄,长达25cm,腋生花序有时形似总状;总花梗、花梗和花萼有稀疏柔毛和腺毛,有时具小皮刺;花梗长3~6mm;花直径6~8mm;萼片5,卵形,顶端急尖或短渐尖,里面密被白色短柔毛;花瓣5,直立,椭圆形,白色,几与萼片等长;雄蕊多数,花丝稍宽扁;雄蕊12~30,无毛。果实近球形,直径6~8mm,红色,无毛。花期7~8月,果期10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达2500m的山坡、山谷疏密林或灌丛中。分布于我国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生药采集:叶夏、秋季采收;根全年可采。除去杂质,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
药性性味:酸、涩,平。
功效:收敛,止血,散瘀,解毒。
主治:根:治痔疮出血;叶:治黄水疮,湿热疮毒。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根:止痛,利尿,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外用:研末撒。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四川常用中草药》:“治吐血,痔疮出血,黄水疮,湿热疮毒:牛尾泡叶9~15g,水煎服;亦可研末外撒。”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身痛,小便不利:牛尾泡根9~15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嘉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牛尾泡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嘉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