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鸡骨香
名称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概况异名:山豆根、木沉香(《生草药性备要》),土沉香、驳骨消(《岭南采药录》),滚地龙、黄牛香(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过山香(福建)。
基源: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鸡骨香的根。
原植物:鸡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C.chinensis Benth.)
历史:鸡骨香载于《生草药性备要》,《岭南采药录》亦载之。
形态:矮小灌木,高30~50cm。根粗壮,外皮黄褐色,易剥离。枝、叶和花序均密被星状绒毛或粗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4cm,顶端近叶片处具2粒状腺体,腺体有柄;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稍呈心形,全缘或有细锯齿,长4~10cm,宽2~6cm,通常基出3~5脉。花雌雄同株,顶生总状花序,雄花在上,雌花在下;萼片5,雄花花瓣5,长圆形,雄蕊20枚以上;雌花无花瓣,子房3室;花柱4深裂,花柱枝12或稀有不完全分裂而仅有10枚。蒴果球形,长约6mm,外被锈色柔毛。花期4~5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图2916)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丘陵等干旱地或空旷荒地上。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以至云南。越南至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全年均可采挖,剥取根皮,或取全根切片,晒干。
鉴别:根长条形,较细,直径2~4mm;表面灰棕色,具纵皱纹及突起,栓皮有时脱落。质脆,易折断,折断面不平整,纤维性。气微香,味苦、涩。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全草含氨基酸、有机酸。
参考文献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1971:242。
药性性味:苦、辛,温。《生草药性备要》:“辛、苦,温。”
功效:理气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胃痛,胃肠气胀,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咽喉肿痛,心气痛。” ②《本草求原》:“祛风,壮筋骨,消疬。”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行气止痛,舒筋活络。治跌打扭伤,风湿性关节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胃肠胀气。外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胃、十二指肠溃疡:鸡骨香、两面针、高良姜、乌贼骨粉各6g,石菖蒲、甘草各3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g。每服1丸,每日3次,15天为1疗程。”
单方应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毒蛇咬伤:鸡骨香研末调敷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瀚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鸡骨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瀚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7794.html